|
|
|
|
2016-06-24 第B04版:健康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盛夏开始,这样养生更健康 |
|
作者:
本报记者傅盛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755 |
|
|
|
 |
天气炎热,不少市民选择游泳避暑。(本报记者傅盛摄) |
|
|
|
|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过后,盛夏开始,炎热天气才算真正铺天盖地而来。随着气温的日渐升高,流汗、烦闷、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会接踵而至,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尤其需要市民注意。 而在夏至过后,市民该如何养生保健?又该怎样避暑纳凉?日前,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杨荣洲。 夏天穿衣有讲究 记者观察到,天气一热,不少市民便想方设法避暑纳凉。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穿衣上的变化,不少市民或换上短袖背心,或穿上短裤裙子,更有些爱美女士穿得尤为“清凉”。 对此,杨荣洲指出,夏天虽炎热,但穿衣还是有讲究。市民夏天穿衣应以合适为宜,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吸热慢、散热快,穿着凉爽,不易中暑。此外,还需要注意透气,保护皮肤,不要过于裸露。 多喝温水少吃凉 炎夏来临,人体新陈代谢进入旺盛期,各种机能损耗加大。记者观察到,天气炎热,城区各饮品店经营火爆,不少市民为了降温解渴,通常喜欢喝冰冻饮料等各种冷饮。 杨荣洲指出,“凉食”应有度,不宜过分,吃的量和时间有讲究。通常是饭前1小时、饭后1小时、半空腹(半饿半饱)为吃“凉食”的较好时刻,空腹不宜吃“凉食”。“凉食”吃得适宜有助于防暑降温,反之则有害健康。 杨荣洲强调,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异常。出汗过多时,应饮用糖盐水(500ml水+4.5g盐+葡萄糖的温水),先加盐后加糖饮用(先盐后糖),能补充大量出汗后身体所需要的钠等元素,迅速恢复体力,减轻疲劳感,尤其适合高温作业者。平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油腻,饮水最好多饮用温开水,少饮用温度过低的冰冻饮料。此外,还可吃些绿豆海带糖水、八宝粥、西瓜、苹果等饮品和水果。 起居调养要顺应 炎夏作息,相信很多市民会有这样的感受——热得难以入睡,中午休息少,夜里睡得晚,或以长时间吹风扇、空调等方式助眠。加之现在正在上演四年一度的“欧洲杯”,由于酷热难眠,不少市民更是选择熬夜看球赛。 杨荣洲认为,夏季容易引发空调病,出现一些感冒咳嗽、肢体酸痛等症状,故起居调养要顺应自然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不宜过度睡眠,过度睡眠伤气伤脾;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不能不午休,不宜过度熬夜。此外,吹风扇和吹空调也有讲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不能固定直接对着身体吹,更不能长时间吹,应该调整好空调温度和风扇的送风角度。 经常出行要防暑 暑假即将到来,很多家庭会选择出游,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时,别忘了防晒、防中暑。 杨荣洲提醒,外出时,应注重防晒,或穿长袖衣裤、或涂抹防晒霜,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长时间暴晒以致灼伤皮肤;尤其是在登山或在森林中游玩时,更应该注意穿着,防止蚊虫直接接触而引发皮肤瘙痒、溃烂等;在室外高温工作的人群更应该做好防晒措施,出汗过多时应尽早换掉汗湿的衣服,避免中暑或感冒。 运动后勿冲冷水澡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杨荣洲表示,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此外,在运动的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身体、淋浴,否则身体会因温差骤变而引起伤气、肌肉痉挛等疾病。 冬病夏治正当时 据了解,“冬病夏治”是一种特殊疗法,是中华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结合中医的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杨荣洲介绍,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作用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衰竭、反复感冒、慢性咳嗽、鼻炎等具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