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6-24 第B02版:社会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梁珊珊:指尖上的“舞者” |
|
作者:
本报记者黄剑红通讯员张伟业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924 |
|
|
|
 |
梁珊珊在工作中。(陈林摄) |
|
|
|
|
她的工作是最枯燥的,她的工作平台是最小的,她的工作是成功率最低的……她就是北流市公安局唯一一名女性中级痕迹检验专业工程师——梁珊珊。从警20年,她在痕迹检验工作岗位坚守了12年。12年来,她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收集指纹,比对指纹。小小的电脑屏幕和小小的指纹采集卡就是她所有的工作平台,往往是几千次甚至是上万次的比对,才可能比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就是这个简单枯燥、让人很难有成功喜悦的工作,梁珊珊却以工匠精神,做好这项“指尖”的工作——指纹比对。在最小的工作平台,细心研究每一枚指纹,细心寻找每一枚指纹的不同,为侦察破案在幕后默默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十二年的坚持,造就不凡成绩 梁珊珊自1996年开始参加公安工作。2004年,她凭借突出的专业知识,被调到北流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室工作,主要从事指纹比对和网上追逃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她利用指纹终端比对分析,共正确比对出现场指纹300多枚,直接或间接为破获400余起刑事案件提供了强大的证据支持。特别是在2011年的“清网行动”中,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全力投入到网上追逃和指纹辨认、比对工作中。 众所周知,网上指纹辨认、比对工作是细活,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很容易出差错。梁珊珊克服枯燥、疲倦等困难,一枚枚指纹去翻看、辨认、分析、登记,就是希望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而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候甚至辨认了上千上万枚指纹也得不到一点有价值的信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多少个深夜可以看到她仍然伏案桌前,继续她那不知是否会有收获的“清网”征途;多少次领导下达任务,她从不二话,坚决执行。“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也得准备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梁珊珊如是说。 正是由于她这种默默耕耘的“工匠精神”,2011年,北流市公安局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85名,案件下降率达86.85%,得到上级公安机关的高度肯定。 “一指定江山”,通过指纹直接锁定罪犯 2011年4月28日,北流镇勾漏村三组邹磊报案称:其住处被人入室盗走现金16000元及未拆封的贺礼红包118个,在一楼其兄弟邹子光的房内盗走现金1200元,诺基亚手机两台,损失价值超过5万元。同年11月30日,北流镇丛义村十四队李锡新报称:其被入室盗走1300元现金、一台32寸价值3000多元的创维牌液晶电视机以及一台黑色的诺基亚手机。两起案件均是犯罪嫌疑人趁主人不在的空隙进行作案,现场没有目击证人,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也没有留下有价值的线索,唯一有价值的线索就是现场提取的指纹。犯罪嫌疑人是谁,是流窜作案还是惯偷,其人在哪里等,一个个疑问萦绕在办案人员的脑海里,一时间案件陷入了僵局。2012年2月27日,北流市清水口镇清香街的黄龙报案称:其自家店铺内被人偷走芙蓉王、玉溪等品牌香烟共106条,价值9344元。 这几起案件发生后,技术员认真进行了现场勘查,提取现场指纹数枚,细心的梁珊珊在听取办案人员对案件的分析后,及时应用指纹终端对现场指纹进行仔细比对分析,这一分析就是没尽头的活,硬是用肉眼一枚一枚指纹去辨认,对一条条纹路进行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指纹数据分析,梁珊珊惊讶地发现这几起案件都是同一人所为,并通过技术手段分析比对,直接认定现场指纹为犯罪嫌疑人陈某所留。陈某被抓获后,矢口否认自己所做的违法犯罪行为。梁珊珊及时对陈某作案的现场指纹与其的样本指纹进行鉴定,并出具指纹鉴定书。陈某最后低下了高傲的头,供述了以上几起入室盗窃的犯罪行为。 一枚指纹,查出十多起盗窃案 今年春节前后,北流市城区5个派出所不断接到警情,城中多处私宅先后发生了入室盗窃钱物系列案件。犯罪嫌疑人除了留下凌乱的作案现场,其他没有更多的蛛丝马迹。刑事技术人员经过几个小时的勘察,也只提取到几枚指纹。 梁珊珊先是把提取回来的指纹、足迹、痕迹原本录入系统里,编号、编码、做出标识,看似简单的程序,却容不得一点马虎,必须全神贯注投入,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梁珊珊这一埋头忙活就花了她大半天的时间。接下来,梁珊珊开始了指纹比对分析的“长征”路,沿着不固定的、弯曲的纹路,一枚一枚地进行比对。 天道酬勤!近3个月“马拉松式”的日夜奋战,梁珊珊最终确认比对出了今年2月城区系列入室盗窃的疑犯,就是有前科的北流市白马镇的林某森。最终,林某森被缉拿归案,且通过指纹比对,串出其他盗窃案件13起。 “梁珊珊这个人特别负责任,给她布置工作就努力做好,从来没二话,更没有听她提过评先评优,对于名利,她毫不关心。”该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李才荣如是评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