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5-31
2016-05-31 第A02版:玉林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难忘那段红色岁月

——玉林日报“玉林文化地图”全媒体大型新闻采访活动·陆川篇(一)

作者: 本报特别报道组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3856
古城镇八角村八角楼革命遗址成为当地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清湖镇塘寨村,记者很难想象,先辈们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工具,与强大的敌人作战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亦是陆川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铮铮铁魂。
    90多年以前,数不清的陆川儿女为守护自己的家土,寻找黎明前的一线光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壮丽的篇章。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用滚烫的鲜血和酸楚的泪水,换来今日的和平。这里,曾是西南抗日救亡运动最活跃的一环;而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又是在陆川县清湖镇打响的第一枪。
    5月10日至13日,“玉林文化地图”特别报道组走进陆川,追寻先烈的足迹,唤醒那段已经沉淀在旧时光里的红色岁月。
    那远去的身影,仍在激励后人
    1929年秋天,一群有识之士怀着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的忧心,聚集在陆川中学。
    要怎样挽救没落的中国?红色的种子怎样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时任陆川中学校长庞永光为更好组织党员、进步教师和知识青年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在1929年秋天建立起陆川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陆中支部。
    这为陆川的革命打开了新的一页。陆川的学生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规模较大的有反对增设陆南税厂、反对包办买卖婚姻、打鬼子运动以及反对侵吞北帝堂、东山庙产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励志、笃学、荣校、报国”,陆川中学校园里的一块巨石上,刻着陆川中学承继百年的校训。文化是一种精神,这传承百年的校训就是陆川中学的精神,也是陆川中学的文化核心。
    “陆川县中学后来成了陆川县革命的摇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不怕牺牲,为追求真理和民族的解放前赴后继的陆中人。涌现了宁培瑛、宁振邦、林克武、丘文懿等一大批优秀革命者,他们参加爱国运动,参与抗日救亡斗争,为陆川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采访过程中,陆川中学党总支部书记林琼生说起当年的校史,不由心生感慨。
    抗日战争时期,陆川中学钟国松、宁振邦、黄经薇等9名学生奔赴延安,黄廷机、丘文惠、丘成绩等70多人参加广西学生军,大量学生参加了由地下党掌握的陆川“战工团”的抗日宣传和除奸活动;在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中,陆川中学的李炳辉、徐柏铉、王观成、陈启明等12名师生参加了起义活动,学生王观成、彭维新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陆中党支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建立了读书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解放同盟会等组织,发展进步力量,组织革命队伍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陆川中学是陆川革命的摇篮,保留着浓厚的革命传统。每一届新生入校后,我们都会带着他们,去了解陆川中学的校史,去继承当年革命先辈甘于奉献自我、不畏艰苦的精神。”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林琼生若有所思,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这所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摇篮,在校园里专门建了一个以1919年组织领导陆中学生上街游行,声援“五四”运动并为陆川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宁培瑛命名的“培瑛园”,用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师生。
    那陈旧的纪念馆,仍在述说历史
    文化,是历史的一种沉淀。清湖镇塘寨村,如今是留存、讲述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一个缩影。
    在陆川,红色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围绕着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石峡伏击战等历史遗存,陆川建设有数十处纪念馆、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等纪念设施。每一件文物、每一尊雕像、每一段影像都在真实地讲述那一段不朽的岁月。
    在清湖镇塘寨村村支书谢永军的引导下,记者参观了设在塘寨村村委三楼的一个展示室。当年革命志士使用过的工具,给记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已经满是锈痕的手枪、手榴弹、三角叉……当年,我们的先辈们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工具,与强大的敌人作战斗。在展示室,还有一本革命志士彭春旺亲笔写的《我的革命简史》的报告,里面写着:“只有革命,才能取得解放……”
    “当年塘寨村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旧址,如坡玉小学、农潭岩、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塘寨烈士纪念碑等依旧保存着。”在谢永军的叙述下,当年那段历史缓缓在记者脑海中展开。
    1944年冬,侵华日军重点进攻广西,企图打通与东南亚的陆上交通线。中共广西省工委根据中央指示,作出准备武装起义的“八月决定”,中共陆川县委恢复建立四个区委,成立“陆川县抗日民主同盟会”这个外围组织。后以地下党和劳农会骨干组建的抗日民主同盟会为基础,组建桂东南游击区陆川抗日自卫军司令部。
    1945年2月26日至3月30日,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组织大规模的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陆川、博白、兴业、贵县的抗日自卫军共2800多人举行起义,10000多名群众踊跃参加。出生在陆川县清湖乡塘寨村笛竹山的彭春耀,当时担任清湖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在这次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中打响了第一枪。
    我们走到陆川古城镇清耳村上茶根自然村时,发现昔日的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陆川自卫军司令部已经变成了如今的纪念打响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陈列室。
    数十年后的今天,已经77岁的凌仲光看着陈列室里的旧物时,孩童时帮助革命者的经历又在心底泛起。桂东南起义失败以后,凌仲光放牛回家的路上,遇见革命者在山上躲避敌人的追击。
    “他当时已经饿得说不出话来,脸色像大病时那种发灰的样子。问我,能不能帮他找点吃的东西来,他实在走不动了。”凌仲光回忆起当年,眼里泛着沉痛。“可我们当时也为难,家里实在没有米啊。后来村里凑出最后一些米来,煮成稀饭,送到山上去。后来,我们都不得不吃糠度日,但即使如此,为了革命,我们也心甘情愿地献出最后一把米。”
    在古城镇八角楼,革命志士的义举仍被今天的群众传颂。1945年2月,盘龙支队在这里没收伪军地主粮食15000公斤,分发给当地村民,粮食分了3天,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都因此受益。
    在清湖镇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打响第一枪纪念馆,一幅幅内容翔实的宣传版画图文并茂地向记者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陆川党史办主任科员李应泽对于陆川的红色历史有过深入的研究,亦是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向导。“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第一枪打响之后,桂东南各地相继爆发博白人民抗日自卫军、兴业人民抗日自卫军、贵县人民抗日自卫军等武装起义,尽管最后失败了,但是对于整个革命而言,却是影响深远的。”李应泽说。
    那巍峨的纪念碑,仍在记录历史
    那一座座修建的纪念碑上,承载的是人们对于历史、对于革命英烈的厚重缅怀。
    在廉江石角东桥山坡两广交界处,有一座纪念两广四县(廉江、化州、陆川、博白)革命先烈的廉化陆博边革命烈士陵园。廉化陆博边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二次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两广革命烈士而修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这个烈士陵园是陆川的爱国教育基地之一,清明时节,当地学校均会组织学生前来瞻仰。两广边界民众自行前往祭奠的也不在少数。”李应泽告诉记者。在二次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生存,许多革命烈士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88年4月,在林克武等一批革命老同志的建议下,由4县40个乡、镇筹资30多万元,在这里建成了占地26亩的廉化陆博边革命烈士陵园。
    坐落在陆川县城区的陆川县革命烈士纪念陵园,是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陆川,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全县就有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广大人民利益而英勇牺牲的烈士395名。
    在沙坡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李应泽与我们解说了这纪念碑的来由。1950年2月17日,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从北流来的一股土匪要袭击沙坡乡政府。在当夜,由于叛徒的出卖,乡政府最后被攻破,乡长陈增才等八人被捕,英勇就义。1953年在沙坡街沙坑背建成榕江八烈士纪念碑,1972年2月重建于沙坡乡沙坡村牛头岭。
    那红色的热土,终将开满鲜花
    陆川,一片红色土壤。
    在和平年代里,陆川特别重视红色文化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把红色文化视为不断往前奋进的动力。在陆川,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馆。
    据统计,陆川县目前共普查到革命遗址遗迹总计22个(重要党政军机关旧址12个,重大战斗遗迹3个、重要会议遗址5个、重大事件遗址2个),纪念碑5个、著名烈士故居13个;重要党史人物2个、当代人物13个。1991年至1996年,原玉林地区行署先后将陆川县清湖镇12个乡镇划为革命老根据地,2010年9月平乐镇、珊罗镇又被玉林市人民政府划定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2013年2月,陆川县被自治区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
    此外,陆川还是一片绿土。作为广西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县,陆川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这里,红色的生态旅游正在崛起。从北到南,九洲江沿岸布局以岭南客家文化、温泉文化、桂东南武装起义红色文化、伏波将军文化、铁锅文化、生态乡村旅游文化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带建设。九洲江流域种植的向日葵、橘红、油菜花、格桑花等,让江岸四季鲜花不落,形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百里画卷。
    目前,世客城、谢仙嶂、龙珠湖、东山运动养生、澳之山欢乐谷、九洲江生态旅游、塘寨红色乡村旅游等重大旅游项目已完成投资7.5亿多元。“旅游活县”战略的实施,让革命老区陆川,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张钰斌执笔陈东摄影)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