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4 第B02版:教育园地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高考公益讲座 为考生指点迷津 |
|
作者:
本报记者黄剑红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551 |
|
|
|
 |
公益讲座现场气氛活跃。 |
|
|
|
|
5月21日,本报携手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和玉林报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举办了“决胜高考”公益讲座。三位资深讲师分别从科学应考、考前心理调整、营养调理为考生、家长指点迷津。 考生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梁小军: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玉林高中教研处主任。他的学生已有30多人考上北大或清华,近几年来他一直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班级高考平均分均达620分以上,全部学生均被985高校或985优势平台高校录取。 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时间,梁老师主要从考前和考中给了考生和家长一些建议。 “尽量不要去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这样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梁老师认为,一些家长在孩子临考前就搞特殊化,给孩子送饭、上下学接送、在学校租房全程陪同等,这些过度的关心反而让孩子增加负担,产生焦虑情绪。 对于复习策略,梁老师认为太放松不行,要适度紧张,每天练一下,保证一定的做题量;重点看似懂非懂的题目,一点也看不懂的题目就要有所取舍;抓容易突破的科目,比如文综的历史和地理,理综的生物和化学,有所侧重地去突击。 在考场上,梁老师提醒考生一定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遇到难题不慌张,遇到容易题不自大;答题分配好时间,先易后难;试卷不留空白;考完一科扔一科,不留恋,不遗憾。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黄妮妮:广西中医学院中医护理专业学毕业。毕业后执教于医学院校,曾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公立医学院进修。在营养学方面研究颇深,授课方式通俗易懂,案例贴近生活。 在高考冲刺阶段,考生大脑超负荷的高速运转,需要充足的营养提供支持。黄妮妮建议,家长在为考生准备膳食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样化膳食仍然是健康膳食的总原则。“其一,血糖是大脑的直接能量来源,保证大脑的血糖供应,才能保持大脑的兴奋度。因此,要给孩子每天吃够主食,以保证血糖的缓慢、持续上升。其二,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一切细胞的基础,其中的谷氨酸还能起到活跃脑细胞的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肉、蛋、奶、大豆及大豆制品。其三,适量的脂肪,能帮助大脑提高记忆力,可以让考生吃一些多脂鱼类,比如三文鱼,以及含油坚果,比如核桃等。其四,新鲜的果蔬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五,远离味精、烧烤、皮蛋、油条等食物,多进食天然的食材。 为此,黄妮妮为家长总结出备战营养小口诀:多吃淀粉类主食,不宜过饱,补充优质蛋白,忌讳大鱼大肉,进食有汤,考前适量服糖。 家长要适当为考生舒缓压力 梁玉莲:玉林市中医院健康管理部科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心理检测、心理减压及干预、身心健康指引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梁主任开讲前首先教考生和家长做了几个简单的放松身心的小动作:深呼吸、按太阳穴、放松肩周颈椎等。她认为,临近高考,大部分考生的压力都不小。通过深呼吸、积极冥想、压力宣泄、散步等可以适时转移注意力,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此外,梁玉莲建议家长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不要老在孩子面前谈论分数、名次、前途等话题,在家里可以多聊聊一些比较积极向上的轻松话题,适当为考生舒缓压力。” 在减压的同时也要保证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的充足。大脑需要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加有效地工作。睡前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让房间光线暗一些,床铺舒适些,睡前喝杯牛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得太饱等,都是有助睡眠的好办法。 考生不要用脑过度,梁玉莲叮嘱“不要让考生的大脑运转过度,大脑越疲劳,其敏感度就会下降,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家长可以提醒考生,复习了一段时间后,散散步、做做操、听听音乐、做做手工,“换换脑子”,劳逸结合,让大脑也休息一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