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4-07
2016-04-07 第B02版:两广七市报业联盟专版云浮 【字体】大 |默认 |

云浮古驿道

作者: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618
云安都杨镇牛远古码头
新兴天露山古驿道
云安白石东庆古街
罗定东园石拱桥(船步镇古驿道)
云城区腰古水东古驿道
    前言
    绀岭层峦,云浮叠翠;古道迂曲,新路畅达。
    云浮,古百越地,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百越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云浮,水系发达,西江、南江、新兴江水网遍布全境。背夫山战国墓出土的丝织物证明,南江流域早在先秦时期就大量种桑养蚕。在太平南江河边南门垌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很多的铜斧和铜矛是未经研磨过的青铜器铸件,极有可能是作为交换的商品(南江流域最早的货币形式)。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元封元年西江沿岸的端溪一带已有种桑养蚕和织绸活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商品;郁南通门出土的大量东汉制钱,为频繁的商品交换提供了资金支持。在南江河支流沙河边发现的鹤咀山南朝墓和汉墓,出土大量精美的南朝青釉瓷器和四兽金手镯,为南江定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提供有力的实物证明。
    云浮,交通通达,特别是西江和南江流域地区,自春秋时期开始,水路交通就成为主要的对外交流方式,陆路交通则是自明万历年建立罗定州开通古官大道、古西大道和东山古道开始。清何仁镜《答人问罗定》“橹声摇尽一枝柔,溯到康州水更幽,一路青山青不断,青山断处是泷州。”便是云浮地区水路交通的真实写照。
    云浮古驿道古水路概况
    一、古水路
    1.以西江为主的古水路
    云浮处于西江南岸,溯江而上的重镇有云城区的思劳镇,云安区的都杨镇、六都镇,郁南县的南江口镇、建城镇、都城镇等。西江古水路全长约110公里,沿江的古码头有都杨镇牛远码头、六都码头、南江口码头、罗旁码头、都城码头等。
    沿线重要古遗迹:西江第一船锚、郁南县三圣宫、建城天后庙等。
    2.以南江为主的古水路
    南江古水路全长201公里,从今郁南县南江口溯连滩、大湾至罗定市船步、太平、罗镜、加益等镇,越过分水岭到信宜,再沿鉴江顺流而下,可到高州,并至湛江、吴川之间出海,向东可经西江前往汉代大都会番禺。其中罗镜河支流林垌河南可入信宜,与鉴江上游钱排河仅—山之隔,顺鉴江南下可达海岸;镇安河经富林、阳春顺漠阳江而下,可抵阳江进入大海。
    沿线重要古遗迹:磨刀山遗址、连滩古街、大湾古建筑群、兰寨古建筑群、浪沟峡、潭白故城址、分界金河制蓝工场遗址、水摆旧墟、罗镜官渡头遗址、新榕河口蓝染遗址、泷喉遗址、古榄石灰窑址、古榄码头、榃濮庙、榃濮古墟与生利埗头遗址、梁家庄园、古城角城址、罗城大埗头遗址、罗定文塔、塔脚码头仓库遗址、罗定州城墙、六竹古码头、六竹古街、倒流榜古民居、大湾古码头、河口古码头、南江口古蓬古码头、南江口码头等。
    3.以新兴江为主的古水路
    新兴江,珠江水系西江干流西江段支流。古称允水,宋代称新江水,明、清称新江。其中洞口至le竹河段,le竹河及其上游里洞河、四甲河,古称锦溪或锦山水。后因其主要河段在新兴县境内,统称新兴江。发源于新兴县天露山和阳春县境竹山顶(古称锦山),从南向北,流经新兴县、云城区,在高要区南岸镇新兴江口注入西江。
    新兴江古水路全长145公里,集雨面积1285.8平方公里。流域上游有合河、共成、北峰、朝阳等4座中型水库。在公路、铁路运输还不发达的古代,新兴江是新兴县一条主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大部分城镇都建于江边上,形成一江两岸的一条亮丽风景线。
沿线重要古遗迹:腰古码头、水东古村落等。
    二、古驿道
    据初步摸查结果统计,云浮境内有古驿道8条,分“四纵四横”,总长度约360公里,具体概况如下:
    1.“四纵”
    一纵:古西大道:从郁南县西江罗旁码头起点,经建城镇、通门镇、罗定市的榃滨镇夜护村至加益镇,接信宜怀乡,有支道往广西岑溪,全长约57.5公里。
    沿线重要古遗迹:白竹东桥、白竹西桥、二峒陂拱桥、建城文昌桥、榃滨车田出土宋钱等。
    二纵:古官大道(又称古瓷器之路,沿途有古窑址多处):自郁南南江口码头起点经连滩镇、大湾镇、罗定市的生江镇、连州至分界镇接信宜掘峒,全长约72.5公里。
    沿线重要古遗迹:牛岗桥、陂勒桥、金山迳古道、罗平竹围出土唐钱150公斤等。
    三纵:云安古道:自云安区六都码头经高村镇至郁南县的宋桂后转水路经河口镇、大湾镇至罗定市,全长约47.5公里。
    四纵:云城古道:自都杨镇牛远码头经思劳镇至腰古镇水东村,接新兴江及珠三角地区,全长约25公里。
    2.“四横”
    一横:东山古道:自罗定市起点经云安区白石镇、云浮市城区、云城区安塘街至腰古镇接新兴江,全长约60公里。
    二横:古道西线:自新兴县城南门,经十里村、横水村、二十四山到河头镇至天堂镇,接阳春交界,全长约47.5公里。
    三横:古道南线:由新兴县城南门,沿S276国道,经六祖镇至里洞镇,经天露山,接恩平市,全长约25公里。
    四横:古道东线:自新兴县城东门,沿S113国道经东成镇、稔村镇、水台镇,接佛山市和江门市,全长约25公里。
    郁南磨刀山遗址
    郁南“磨刀山遗址”于2013年1月被发现,被专家誉为填补岭南地区60万年至8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迹的空白,入选2014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其与广东之前发现古人类遗址不同:一是年代比“马坝猿人”早数十万年,和北京猿人同期;其次,发掘地点系统密集,仅在南江流域就有60多个点,遗存沉淀异常丰富;另外,以前发掘的古人类遗址基本上都是“洞穴形态”(包括山顶洞人、马坝人),而“磨刀山遗址”是在大面积的旷野,科学家通过不断发掘,可从中探测广东远古人类生存习性、生活形态、文化形态等内容并加以研究。
    郁南文昌桥
    文昌桥位于郁南县旧县城(建城镇)东门外0.5公里的文昌江上,是一座三孔木石结构的风雨桥,此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分别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五年(1686年)等进行过多次重建、重修、增修及改建。现存的建筑石质桥墩为明万历三十九年所建,桥面上雨篷是清康熙九年知县王钺所加上的,桥墩两个,高均有5米,宽5.2米,木板桥面长38.7米,宽2.6米。此桥是当时县城通往外地经商的必经之道。古时,文昌河经商频繁,小型商船络绎不绝,自通门镇起始,商人运载货物途经建城到达罗旁码头,再转大船驶出西江通往外地贸易经商。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