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1-09
2015-11-09 第B03版:民生?服务 【字体】大 |默认 |

毒蛇虫频频出没 咬伤案例增多

市民出行需小心防范

作者: 见习记者 留影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769
    调查:蛇虫咬伤案例增多
    据记者了解,近期医院接收了不少被蛇咬伤和被蜂蜇伤的患者。北流市大里镇的李梅女士于10月19日11时许被蜂蜇伤头部及四肢,当地卫生院进行了初步治疗,晚上病情加重,在北流市人民医院医治后未能缓解,家属将其转到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10月24日,陆川县马坡一村民何女士,在工作中不慎被蜂蜇伤多处,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被送到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北流市六麻镇村民甘女士在田间干活时,不慎被蛇咬伤左足,在当地外敷“蛇药”进行治疗无效果,皮肤开始溃烂,家属赶紧将其送到医院治疗。
    近期,常有市民反映在城区公园内经常发现蛇虫出没,不少市民担心起自身安全。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的梁医生表示,蛇正处在繁殖期的话,可能会主动攻击人类,近期被毒蛇、毒虫咬伤、蜇伤的患者也多了起来,毒蛇主要是眼镜蛇、竹叶青蛇、银环蛇以及五步蛇,而毒虫主要有马蜂、黄蜂和蜜蜂等。
    疑问:为何多毒蛇虫出没
    为什么这个季节蛇虫出没频繁?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养蛇爱好者李苏先生。据他介绍,近来毒蛇频现,是因为近期天气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较低,而蛇怕冷,所以需要在白天日照充足时到阳光照射得到的地方晒太阳取暖、觅食,为冬眠做准备。李苏说,在玉林毒蛇主要有眼镜蛇、竹叶青、金环蛇、银环蛇,市民如果外出遇到蛇后,尽量不要惊扰蛇,更不要私自去捕蛇,以免将其激怒,对人发起攻击。
    “原本以为天凉了没有蚊子了,我就把蚊帐收了,结果今天发现胳膊上和脸上一堆蚊子包,都鼓起来呈红痒状。”市民黄露女士认为这个季节蚊子有毒,是传播登革热的途径之一,她不敢马虎,得去医院看看。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这个季节的蚊子并没有更毒,只是因为气温适宜,又到了蚊子的繁殖期,所以蚊子会经常“攻击”人类。
    除了蛇在为冬眠做准备,老鼠、蟑螂等也会在这个季节为了储存过冬的能量,而更加频繁的外出觅食。
    这个季节马蜂为什么这么多?据北流市新圩镇有多年养蜂经验的覃伟民介绍,9至11月是马蜂筑巢外出活动的高峰期。夏季有较多小昆虫可供马蜂食用,其护巢的戒备措施较为放松,攻击性尚不强。但在秋冬季,马蜂的护巢意识变得敏感,这也使其会进一步加强戒备,人畜稍微靠近,就有可能遭到马蜂攻击。
    据了解,秋冬季马蜂觅食困难,它们极容易在人们的生活区域寻找食物。这个时候,人们见到马蜂的概率自然增加,再加上对马蜂的惧怕,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举动刺激到马蜂。而马蜂把人蜇伤后,伤者身上的蜂毒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会吸引其他马蜂发动群攻。
    应对:专业人士教你防范和自救
    近期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大好时节。但是在出行时要注意避开危险地段。在野外旅行、工作时,尤其在夜间最好穿长裤、长靴或用厚帆布绑腿,先用手杖在前方左右拨草把蛇赶走,夜间行走时要携带照明工具,防止踩踏到蛇体挨咬伤。宿营时,要避开草丛、石缝、树丛、竹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还应备上一些解蛇毒药品,以防不测。
    “在马蜂出现的地方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服,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浅色非常敏感,不敢轻易攻击。”覃伟民说,蜇人的基本都是雌蜂,它体内有一根长螫针,一旦它蜇人,这根针就会留在人体内,而雌蜂在离开时,会折断这根针,连带着毒腺被拔了,不久它就死了。所以,它们都是防卫性的,不会主动蜇人。
    如果家附近有马蜂巢,威胁到人身安全,也不要自己去摘,可向消防官兵求助。其次,由于马蜂在晚上不活动,可用一个厚袋子套住马蜂巢,再摘掉巢穴。一切摘取马蜂窝的行为,都要在做好防护、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如果被蛇咬伤,千万不能慌张,首先,记清楚蛇的模样,以便医生判断是否为毒蛇,以及是什么种类的毒蛇,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专门的抗蛇毒血清。其次,应该保持镇定,不要剧烈跑动,以免加快毒素在体内的循环。第三,可以采取挤压、扩大伤口的方法,将毒血排出,通过绑扎的方式,尽量阻止毒素流向体内其他地方。
    “不少患者被咬后不仅无法辨别毒蛇种类也不熟悉自救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救治,以免引发不良后果。”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梁医生说道。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