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9-15 第B01版:汽车视界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库存警报解除 |
车企“自救”初见成效 |
|
|
|
 |
库存警报解除,车市或渐回暖。 |
|
|
|
|
高悬于经销商头顶长达十个月之久的库存预警暂时解除,汽车市场终于呈现出触底回暖的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48.7%,环比下降4.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根据调查结果,无论是市场总需求、销量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以及经营状况指数均有所上升,库存指数则有所下降。 9月9日,乘联会发布的车市零售数据同样证明了市场的回暖迹象。数据显示,今年5~8月的国内车市零售增速呈现探底企稳的态势,近几个月乘用车市场零售从5月的5%、6~7月的均为-1%,终于从8月出现企稳转正,回升到2.7%。 不过,车企总批发量仍然微跌。尽管截止到8月的库存及零售数据为全年走出“U型曲线”奠定了基础,仍不意味着车市能够回到此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长。长远来看,车市将进入“微增长”的新常态。 库存调整初见成效 “8月份,市场总需求上升,经销商市场活动增多,平均日销量增加;且8月是开学前的购车季,都促进了零售市场的好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经销商经营状况好转,一定程度是由于厂家施压力度减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宋涛表示,经销商作为直接与市场接触的主体,其经营状况能够直接反映市场冷暖。“流通协会早在去年年底就对经销商生存现状做出预警。彼时及早听取协会建议调整产销计划的企业今年的经营状况也相对较好。” 乘联会同样认为,由于前几个月终端需求下滑较快,经销商经营压力剧增,厂家自6月以来持续努力调低生产计划,形成历年罕见的淡季大减产。从8月的数据来看,厂家的减压已初见成果。不过郎学红也提醒,很多4S店内仍有积压许久的库存车未消化,经销商生存现状仍需要密切关注。 利好与微增并存 郎学红认为,尽管从短期来看,汽车市场正步入小幅回暖的上升通道,但从长远来看“微增长”将成为常态。“从上市公司半年财报情况看,经销商利润率虽同比普遍下降,但比2014年下半年显著好转。”郎学红说。由于2015年7~8月的厂家库存下降3万辆(同期增13万辆),经销商库存下降11万辆(同期增0.1万辆),厂商库存逐步进入低迷需求下的相对合理状态,但也由此带来整车企业今年1~7月上缴税收减少105亿元。 库存压力的减少以及市场的回暖让经销商对9、10月份充满期待。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市场需求“增加”的经销商比例由16.4%升至41.3%;认为市场需求“下降”的比例由34.9%降至14.8%。流通协会预计9月份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经销商经营状况将好于上月。 此外,乘联会认为,近期国家对汽车行业推出的政策也带来利好:新增节能车补贴目录、加大汽车金融支持促进车市发展、改善汇率推进汽车出口三大政策均有望刺激汽车市场进入良性发展。无论未来市场走势如何,8月的库存及零售数据总算为布满阴霾已久的汽车市场带来一缕阳光。 (刘珊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