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8-06 第A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情比金坚,誓让家乡换新颜 |
——博白县旺茂镇玉李村有个很有性格的村支书 |
|
|
|
|
|
新闻人物 6年前博白县旺茂镇玉李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6年后的今天,玉李村挂上了“玉林市生态村”等一项项殊荣。 6年前覃庆坚是一个在云南做生意身家几百万的大老板,6年后他成了玉李村领着几百块工资的小支书。 2009年,覃庆坚担任玉李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就用他那瘦弱的身躯挑起改变玉李村人命运的重担,用他对党忠诚、回报桑梓的情怀,让玉李村不仅脱贫致富,而且更加美丽动人。村里人亲切地称呼他“阿生哥”。 近日,笔者来到博白县旺茂镇玉李村,远远望去,一条水渠如长龙般盘踞在白路屯;乡村二级路旁迎风招展的小树散发出阵阵清香;洁净如新的环境总引来群众和参观者的啧啧称叹…… 他,“另类出身”调解纠纷有绝招 他经常开玩笑地说:“我以前是打架出身的,搞不定的事情就看谁打架厉害!” 话虽这样说,自从做了村支书,覃庆坚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矛盾总能现身说法,以理服人。 今年,玉李村白路坡屯修建污水处理站时发生一起纠纷。2014年,村民覃某在污水处理站征地拆迁时,与附近村民达成协议:他免费让出自己的一块地用来修建污水处理站,给予村民一定赔偿,村民出让500平方米田地。当初,村民在协议上签字表示同意,但今年3月,有两户村民突然反悔,把赔偿款给回了覃某,致使污水处理站工期停顿。覃庆坚获知情况马上出面调解,最终使得大家放下纠纷,以大局为重,污水处理站施工得以正常进行。 去年以来在覃庆坚的带领下,玉李村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件,调结12件。 他,“洁癖很重”以身示范推进“美丽事业” 头戴草帽,肩扛铲子,手提垃圾桶,天未破晓就沐浴着清风,哼着客家小调,挽着裤腿,脚蹬十字拖,穿梭于玉李村白路坡屯的村头巷尾(村里每位干部都有一个责任区)。这样的生活状态,从他当上村干部那刻起从未间断。村里的群众说:“阿生哥有洁癖,家里面一尘不染,就连鸡圈鸭圈也干净整洁,他看不得一点脏东西,每天都把路面、水渠清扫得干干净净”。 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不仅做好“门前三包”清洁工作,还自发维护村内环境的卫生整洁。村里的覃亚文主动承担义务保洁工作,每天清扫村内卫生和垃圾收集运输工作。2014年玉李村先后被评为玉林市生态村、博白县清洁乡村示范点,并争取到140万元的污水连片整治项目。 他,“性格倔强”真正给群众解决难题 他不会讨好人,也不怕得罪人,他是实实在在想着村民福利的支书。 来村里的领导,要是实实在在给村里办实事他很欢迎,但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只看不动手,他连招呼都不打。 有人问他:“你连招呼都不打,不怕一些领导给你小鞋穿吗?”他有些激动地说:“干嘛怕,我当村支书就是要干实事,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我就不当了。” 确实,2009年他将昆明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理后,就全身心投入到村中事业中来,而这几乎得罪了家里所有人。几年来,他带领村干部远赴南宁、昆明、广州等地找玉李籍外出经商老板筹集村级组织阵地和村道建设资金,累计筹资200多万元,自掏腰包几十万元。 玉李村正在悄然变化:以前简单破旧的村委会成了集远程教育接收、党员服务点、文体娱乐、医疗卫生、便民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办公场所;危桥如今成了赫赫有名的睡宝桥;坎坷不平的泥路成了本县最有名的村庄二级路;水利主渠道全线贯通村庄灌溉问题得到缓解…… 他,“舍弃小家”积极给群众致富找门路 他笑言,十几年前睡宝老板开旧车,自己开新车,可如今自己挣的钱还不够买睡宝老板的一个轮胎。 他利用自己的经商经验带民致富,成立了创业致富协会,辐射带动45户农户(其中党员50人)加入协会,推动了本村农业经济向规模化、科学化、市场化发展。目前,该村建成蔬菜种植基地500多亩,示范带动群众种植辣椒683亩,养殖龟鳖20多亩,玉李村农民收入人均9000元以上,纷纷盖起了小洋楼,购置了小汽车。 一天到晚,他的心思都放在村里的建设上,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2014年11月,他妻子不慎从楼梯口摔下造成腿部骨折,他无奈只好带妻子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妻子住院期间,他每天都要打一两个电话向村主任询问村里的情况。当得知村里新农合征收工作进展不顺利,饮水问题还未解决,山塘维修出现困难等情况时,他在妻子还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急匆匆带着妻子赶回家。一赶回来,他就马上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商议新农合征收事宜,到处筹集资金准备修建第二座安全饮水池,组织维修山塘工作。现在,他妻子出院已经半年了,但腿脚还未恢复,每天还要靠拐杖撑着才能勉强走路,脚也经常出现浮肿。 这样的村支书,村民拥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