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7-12 第A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吴媛和她的“草根”歌舞团 |
|
作者:
记者陈明兰通讯员何少凤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785 |
|
|
|
 |
▲吴媛(右二)正在演出。 |
|
|
|
|
“哎呀呀,我的头发也白了啊。” “快,扶着奶奶。” …… 7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兴业县洛阳镇康乐歌舞团,吴媛正和她的队友们为“南流欢歌”兴业专场排练节目。 吴媛,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镇上开了一间康乐幼儿园。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做幼师的,平常就喜欢唱唱歌、跳跳舞。2009年,她去广东探望在外打工的丈夫。在那里,她学会跳健身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闲时,她就在幼儿园门口空地上练起来,左邻右舍看见她跳舞,也渐渐被吸引过来,舞蹈队的人数越来越多。 2010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她与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组建当地第一支歌舞团。 吴媛告诉记者,刚组建时,团里特别困难,什么都没有。排练场地、演出服装、音响设备等都得自己去找、去联系。“我们的第一次演出就是在这附近的伏羲庙,那时正值庙会,村里请我们上台表演。”为了第一场演出成功,大家起早贪黑练了一个多月,终于一炮而红。 节目受到乡亲们的欢迎,但吴媛他们并没有满足,也没有停留在单一的唱歌、跳舞上,而是不断地丰富节目形式和内容,让表演更接“地气”。吴媛和她的伙伴们根据兴业的地域特色,创造出不少富有乡土气息的节目,如小品《爷爷奶奶》、《我们家门前过大军》、情景剧《乔迁路上》等,挖掘当地民间艺术,把当地群众劳动生活的真实场景经排练、深化后搬上舞台,受到当地群众欢迎,为乡亲们带来无数欢乐。 吴媛说,这支歌舞团组建这么多年,成员们白天忙于各自的农活、家务活,晚上进行舞蹈排练。服装、道具、设备等费用多是自掏腰包解决,但是这种乡村文化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大家都感到非常欣慰。 如今,吴媛组建的康乐歌舞团,演职人员达30多人,大部分是农民,他们之中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才20出头。这支“草根农民歌舞团”的愿望是走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兴业农村文化无穷魅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