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6-03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玉师文传院: |
“311”工程培养卓越人才 |
|
作者:
本报见习记者张钰斌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457 |
|
|
|
|
|
|
“311”工程,又称“读写背”计划,这是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下称文传院)于2011年就提出,并获得立项的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系统工程。 它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300篇诗文的背诵,100篇文章的写作,并在阅读指定书目后,完成100篇读书笔记的写作。根据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登记成绩,以三个学分计入课程内容。 在执行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作为高校里的一名老师,让文传院院长黄健云感到震惊的是:最应该阅读的大学生,如今的阅读量竟然少得可怜。 “我曾在大三的一个班级做过一个调查,让学生将他们曾阅读过的书目写到一张纸上。其中,发现最多的也不过是12本,最少的仅仅只有3本。而在他们列举过的书目当中,一些具备较强逻辑的理论书和历史学、哲学方面的书籍,几乎是没有的。”黄健云说,“在这种形势之下,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311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我们太过于相信学生会自觉完成任务。那时抓得不严。后来我们发现不对劲了,要严格实行考查机制。”黄健云说。 于今年4月3日,文传院制定了文件《文学与传媒学院2011级“读写背”考核工作方案》,正式实施“311”工程的考核。文件一出来,就遭到纷纷吐槽。该学院的一位网友容止说:“被‘读写背’工程和作业劈得外焦里嫩,读写背是慢性自杀”文传院一位毕业生在QQ空间里吐槽:“大四狗要哭晕在厕所了!!!大文传还让不让我们好好毕业啊!”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现下的苦,就是明天的甜。更何况,我们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将任务布置下去了。”黄健云说,“现在,我们计划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进行一次读写背的考核,就为了避免像今年一样手忙脚乱。” 当然,对平时已经下了苦功夫的同学,就不在话下了,他们仿佛是正挥镰收割的农民,每次考核,都是乐呵呵的。 创新读书机制 “让学生背诵古典诗词,就是夯实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多读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阅读、思考习惯,陶冶精神情操。”黄健云说。 记者看到,在推荐阅读书目中,古典文学共推荐31本经典书目,其中包括《诗经》、《楚辞》、《庄子》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而根据不同的专业,相对应的,有不同的专业阅读书目。 据了解,在培养学生阅读方式方面,文传院着意打破以往陈旧的阅读方式、阅读模式,建构合宜的文本解读理念、解读方式,充分运用文艺学“接受美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文本细读方法”、“读者批评方法”等“经典重读”的方法培训,并通过开设相关的文本解读选修课来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式,并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 培养写作人才 “学生通过100篇文章的写作训练,形象思维的能力就有了提高,视野就会开阔,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黄健云说,他介绍,在近些年来,文传院有属于自己的作品集的学生逐渐多了,学生创建班级班刊的热情也高涨了。 据了解,在培养学生写作方面,文传院构建以“读”为手段,“思”为中心、“说写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读思说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导师教练下的自主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名著名篇专题导读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除此之外,文传院还通过举办征文写作比赛,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凭这本书,去找一份工作,还是相当有优势的。”黄健云拿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集,对记者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