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4-29 第B03版:民生服务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熊孩子”为何成“丢衣王” |
呼吁学校、家庭加强对学生爱惜校服的教育 |
作者:
本报记者邹江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290 |
|
|
|
|
|
|
“门卫室成为衣帽间,因为学生丢失的校服都在那里摞成了山了!”近日玉林城区一家长罗先生致电本报反映自己小孩所在学校的校服丢失的问题。记者调查中发现,校服丢失确实成了不少家长为儿女成长额外付出的头疼问题,而学校对这些丢失校服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熊孩子”为何成“丢衣王” 记者来到罗先生小孩所就读的城区一小学的门卫室中,只见房子一角落处放置有一个大大的纸箱,该校学生的校服不但装满了整个纸箱,还在上面堆成了一座小山。据门卫介绍,这些衣服都是该校学生遗失的校服,由值日老师或者学生捡到,统一放置在门卫室内。记者粗粗数了一下,这些衣服近百件,春夏秋冬装都有,有些衣服已经发出明显的霉味,应该放置在这里已经有了较长的时间。“这些衣服再多到一定程度,就会上交给学校办公室处理,前段时间我们就上交了一大批衣服,否则会更多!” 为何学生会丢失那么多校服?罗先生说,城区的小孩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做事丢三落四是经常的事。像他的小孩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入学1年多的时间就丢失校服在校内外有5次之多。“班上其他家长在Q群也经常说到自己小孩丢校服的事,有的说自己为此补买校服已经有5次,校服贵的一套要100元多,甚至近200元,这对每个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丢失校服”为何无人认领 记者就校服问题到城区各小学调查,发觉很多学校的门卫室都有大量的“无主校服”。为何这些衣服无人认领呢? 罗先生说,首先是很多家长不清楚门卫室成了校园遗失物的“认领处”,衣服丢了,自认倒霉,又向学校订购新校服;其次是家长领到新校服后,很多不愿意花多一点时间在衣领等地方绣上小孩的名字、就读的班级,学校因此无法通知失主来认领。记者调查中也发现,这些“无主校服”大多数确实没有任何的标志。 而对这些无主校服的管理,记者发现学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找衣服的名义可以进入很多学校的门卫室。搜索衣服期间,没有任何人监督,任意拿走多件衣服也没有任何人核实、调查。“我曾经到门卫处寻找儿子丢失的衣服,发现有很多家长也来找,他们有的只是凭一些大概的印象,就拿走与自己子女相同码数校服,不排除有些确实是拿错了!”罗先生说。 “丢失校服”如何找回小主人 记者算了一下经济账,每所城区学校的学生都同时拥有春夏秋冬至少有10套校服,而现在的小孩长得快,校服更换最慢也是两年一换。按照罗先生提供其小孩所在班学生的丢衣率,1年的时间就达到人均1套左右。如果这些丢失衣服不认领,6年下来,丢失衣服的数量可能会积累到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这样的校服浪费实在不应该。 罗先生建议,首先学校、家庭都要加强学生爱惜校服、保护校服的教育,让孩子自觉养成爱护校服的“习惯”。其次是每个学生家庭在领到新校服时,都要在衣服上绣上学生的相关资料,方便衣物丢失后找回。其三是学校建立一整套“丢失校服的管理制度”,让拾衣者有地方送,失衣有专人管理,失衣信息能及时发布,认领有秩序、有规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