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1-12
2015-01-12 第B04版:万花楼 【字体】大 |默认 |

咸菜萝卜一辈子

作者: 李燕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530
    白粥就着咸萝卜,我吃了30年,也是我娘家人到目前仍没有改变的一个饮食习惯。每天如此,无一例外。
    奶奶18岁便嫁给爷爷,听说当时爷爷也算是一个小老板,专门贩鸡去卖。所以,那个年代生活还算小资,当时孩子也还没有几个,奶奶还能煲上一锅浓稠的白粥,就着咸萝卜,“咯咯咯”“嗦嗦嗦”的伴着白粥喝。后来,家里的孩子多了,生意不好做了,奶奶煲的白粥便越来越稀,有时候那锅里翻腾的米粒就如阴冷的夜空下稀疏的星星飘着,就更别说有咸菜就着了。
    奶奶说,爸爸小时候很聪明,老师总表扬他,但有一段时间爸爸竟然逃学了。奶奶责问他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跟奶奶讲理:“空着肚子上课,能学到东西吗?”奶奶质问他:“那你都到哪里去了?”“河里钓鱼去了呀,这样弟弟妹妹们也能喝个鱼汤。”才是几岁的娃,身为家里的老大,却能为家里着想,奶奶一时语塞,无奈地摇头。爸爸终究是孝顺的,还是答应奶奶,每天先把课上了,再去钓鱼。我想,退休后的爸爸那么热衷于钓鱼,也与此有关吧。
    爷爷奶奶的儿女多,虽然大的几个有的提前出来工作,有的到乡下当知青,小的能读书的就多读几年书。一家几口过着饿不死、吃不饱的生活。用奶奶的话来说:她们过的日子是锅大,只见清水不见几颗米的日子。后来,爷爷大病,家里没有了生活来源,而且为了给爷爷治病也几乎倾尽所有,再后来爷爷病逝,家里的生活困境就可想而知……那些年的辛苦,我没能体会,但我能从跟随奶奶生活的几十年间体会到奶奶大半辈子的辛劳。
    当我们兄妹仨跟着奶奶生活的时候,已是20世纪80年代初。家里每天总会煲上一锅粥,姑姑来了,说为什么我们家里的粥煲那么稠,还是清水粥好喝。这时候,奶奶就会说:还喝不够稀的啊?姑姑笑了,我们当时却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等我们长大了点,可以为家里分担家务活了,奶奶就开始领着我们到她租的田间地头去种萝卜,种潮菜,为的就是每年能腌上足够囤上一年的咸菜咸萝卜。记得奶奶总是哄我说:“燕,家里就数你的脚力好,你踩出来的菜是最好的……”我总是被奶奶的甜言蜜语给哄进那口直径将近一米的大缸里,在那些撒着粗盐巴的萝卜、潮菜上又蹦又跳。慢慢地,我开始找理由逃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冬天里,为了让我留下来帮着踩压这些还鲜得直冒水的咸菜、萝卜,奶奶拿着大扫帚追着我:“不帮忙,到时候可别吃啊……”“不吃就不吃!”那时候的我淘气、贪玩。话虽然这样说,可桌上每餐就着白粥的咸萝卜咸菜可是一餐没有断过。后来我才知道,奶奶的两个脚后跟裂开几道大口子,一碰到盐巴就更痛了……
    我们长大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桌上的菜式多样化了,但那盘咸菜萝卜还是在桌上,哪怕是大过年的,也少不了。再后来,搬新家了,奶奶随我们一起住,奶奶这才放下手上的锄头、铲子,家里的那口腌制了几十年咸菜萝卜的大缸也就摆放在老家一个没人理会的角落里。不用再耕种的那些年,奶奶身体壮得很,80多岁时候,奶奶还能操持逢年过节的祭拜仪式。再后来她病入膏肓的时候,她也不忘要吃咸萝卜,那已经被爸爸剁成末似的咸萝卜,在奶奶那只有一颗门牙的嘴里蠕动着,再也听不到那咸萝卜从她嘴里发出来的“咯咯咯”声,我们看着心酸……奶奶92岁那年,她老人家还是走了。
    30年来,听着奶奶讲他们那个年代的辛酸故事,学着奶奶做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没有做过的事,就着奶奶亲手腌制的咸菜萝卜喝白粥,看着奶奶后半辈子的平淡如咸菜萝卜的人生,而我走着自己要走的这段平平淡淡却又能奔向幸福的路,我勇气十足。现时,人人说生活不易,其实生活从来都是不易的,我们能够容易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内心对生活的认知,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在不易中找到平衡自己的方法,让自己的日子如咸菜萝卜一样简单却不失味道。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