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1-12 第B04版:万花楼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醉不在酒 |
|
|
|
 |
玉林"五彩田园"一角。(李金玲摄) |
|
|
|
|
不知已有多少人到过“五彩田园”,我是今年的第一天就去了。七年前,我从湖北来,开始了在玉林的学习、生活。七年之后的今日,没有“痒”,倒是对她的每一件新鲜事儿,都抱有超乎寻常的期待。 这些天,一些线索时不时就从我的脑子里蹦出来,将其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景。从图景里,我看到了历史的精彩演绎。 犹记得玉林电视台的《倾计》栏目曾做过一期节目,讲到了1988年,玉林在全国率先取消“粮票”,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惊讶之余,我上网查找资料,才发现,玉林还是“广西的乌克兰”。 世人说起乌克兰,都会赞其农业。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素有“欧洲粮仓”的美誉。延想可知,玉林的农业,在广西举足轻重。 历史总是在回环往复中前进,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九年前,全国九个、广西唯一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花落玉林;九年后,“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开门迎客,都跟一个“农”字有着天然的根连,它像存续良久延传后代的基因,更像续写历史的精彩伏笔。 “五彩田园”是美丽的,身在田野之中,又有山水为伴。可若只此,她还只是悦目罢了。我始终觉得,一处新景,只有悦目且能赏心,才算珍贵。在纷繁的对于“五彩田园”的介绍文字里,我以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为可嘉,且再难有能出其右者。 细细品读这三句话,你就会发现,“五彩田园”或许有更为宏大的发展愿景,但她首先立足的,是玉林人自己。为何?山清可遍八方,水秀存之四海,唯有一个客居他乡的人的乡愁,总根生于生养自己的土地。由是观之,“五彩田园”首先是玉林人的,而后才是别人的。 对于“五彩田园”,人如夸其美丽,我便言其美好;人若叹其风物的取博纳广,我会赞其发展的不可限量。缘何如此?那是因为,我在“五彩田园”的“农人”们身上,窥见了可堪致远的精气神。 开园前一晚,我与众人吃饭,邻座是一位工作在“五彩田园”的干部,推杯换盏间,我看见了他满是灰尘的鞋子。他见状,有些难为情地说,“嗨,一整天都在泥巴地里跑,没来得及换洗”。只此一言,让我顿生敬意。当晚我之座尊于他,可量功而定,我该让位于他。 事后知晓,“五彩田园”里,那满园的奇花异果、稻瓜飘香,都仰赖一拨又一拨“农人”的辛勤耕种。他们“种地”靠劳力,更靠“精神”——“双九十”一线工作法(把90%的人员、90%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一线、服务群众一线)“没有前后方”“工作不过夜”…… 人之精神,往往见于小处。开园那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赶过来了。我站在人群中,看完了一个多小时的文艺表演。无论什么节目,音乐总是那么的欢快,那么的喜庆,那么地契合时宜,没有靡靡之音,没有哗众取宠,没有乐而无当,就是能让人心里乐着、脸上笑着。 站在我近身的,是一对姐弟,约摸七八岁,一曲终了,他们自顾拍手,在他们的周遭,是即将相约散去的人群。望了姐弟一眼,我突然觉着一种幸福。他们的衣着并不漂亮,看得出是生长在这一带农村的孩子,兴许爸爸妈妈也不在家,但他们的笑容是干净的、纯真的。于是,我暗自揣想:他俩的心里,也一定会像田园一样五彩梦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