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1-12
2015-01-12 第A02版:玉林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周覃村

爱管“闲事”的一群人

作者: 简宣汉 梁国斌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752
    新闻核心
    周覃村有一群爱管“闲事”的中老年人。他们协助村“两委”做好群众工作,公正无私为民办实事好事,维护自然村组的平安和谐。有了他们这一群人,周覃村没有办不成的公益事业,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有了他们这一群人,村里平安和谐稳定,村风民风良好。他们被村民称为“村贤”。
    兴业县卖酒镇周覃村由3个自然村即周村、覃村、村头村组成,全村共27个村民小组,902户3555人。走在村中,村道平坦,全部硬化到各家各户,村中道路清洁卫生,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民德淳朴,一派和谐的新农村景象。村支书和村主任都说,周覃村的新气象,全靠各自然村、组有一群特别能说话、能办事的中老年人,村民称他们为“村贤”。去年11月,周覃村荣获玉林市授予“美丽玉林·百佳村屯”光荣称号。这与周覃村有近百名“村贤”在各个自然村、组发挥作用是分不开的。
    周覃村在卖酒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创新自然村、组的管理办法,发动村里有威信、无私心、公平公正的中老年人,协助村委会管理各自然村、组的大事小情,让这些德高望重的人管理好各自然村、组的公益事务和社会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村涌现出近百名“村贤”。
    卢世德:村里的事就是我家的事
    村头自然村72岁的卢世德是个复员军人,在村中公正无私,村民有矛盾纠纷,他都能一碗水端平,热心帮助村民化解矛盾。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12个,他经常上门嘘寒问暖,掏钱买慰问品去慰问他们,并督促他们的子孙关心好老人的晚年生活。他用换位想一想的办法,登门调解了3户人家儿女不准老人同桌吃饭的家事,调解了4对夫妻吵闹甚至要闹离婚的情感问题。他关心失足青年卢某,发动村民为他捐钱创业、建房,教育他守法做人,艰苦创业,终于让他走上了正路。他发动村民捐款11万元,建设自然村的文体活动中心,硬化村中道路到各家各户。在建文体广场活动中心时,有几户人家不同意拆迁让地,他挨家挨户去做工作,终于让他们同意拆迁不要补偿。他共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捐款1万多元。他常说:“村里的事就是我家的事。”
    卢永耿:“杀过界”去做好事
    52岁的卢永耿,不仅做好本自然村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杀过界”去多管“闲事”。周村姓吕的兄弟俩因屋地和房子滴水闹矛盾,互不相让,闹到想打架。卢永耿便分别到他们两家去做工作,和他们讲法律、讲和谐,讲宽容、讲为人处世的道德风范。经过5次调解,终于让这两兄弟签订了协议,握手言和。
    卢永耿一年化解大大小小的矛盾、家庭琐事、情感问题10多起。如硬化村中道路不够宽,他上门做通了7户人家让地扩路不要补偿。他以身作则,带头捐出900平方米的地建文体活动中心,全家为公益事业捐款5000元。
    覃丕家: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覃村30多岁的陈司华因家贫无钱治病,身体每况愈下。今年43岁的覃丕家得知后,给他送去500元钱,并带他去治病。覃丕家发动村里的青年给陈司华捐款5000多元治病,终于把陈司华的病治好了。覃丕家还发动村民捐款硬化村道,使村中道路硬化到各家各户,并义务帮助村民拆屋建自然村的文体活动中心。“村贤”带头干,个个齐跟上。覃丕家成为覃村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陈章昆:我要做个“和事佬”
    57岁的陈章昆说:“青年是覃村未来的希望,青年好,覃村才好。”他教育青年不要搞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村里的青年往往因姓氏问题闹纠纷,大姓人看不起小姓人,多次差点因姓氏问题引发宗派械斗。陈章昆先做好本姓青年的工作,再去做别姓青年的工作,终于化解了两次宗族之争。
    陈某兄弟俩年轻气盛,因两兄弟的山地果树地界不明闹纠纷。陈章昆深入调查做工作,温情调解,终于帮助兄弟俩分好了果树地界,兄弟俩和好如初。陈章昆说:“本屯的事本屯解,不给村委添麻烦。”
    编后语
    农村的工作怎么做?或许周覃村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周覃村的“村贤”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他们做了许多事,促进了村民间的团结,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为这些“村贤”们喝彩,鼓劲加油。农村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愿农村的“村贤”们多些再多些。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