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1-07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徐剑:乐做通讯报道的“土记者” |
|
作者:
李宏伟 廖芝惠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298 |
|
|
|
 |
冒雨深入群众中采访的徐剑(左)。 |
|
|
|
|
他是一个乡村小学的老师,立足讲坛躬耕十余载,在努力践行教书育人本色的同时,对“通讯报道”写作也情有独钟,2010年以来,其先后在《玉林日报》、《玉林晚报》、玉林教育信息网、北流教育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发表通讯报道300多篇,成为六靖镇教育系统中人人皆知的“土记者”。他,就是六靖镇龙湾小学的老师——徐剑。 徐剑2000年毕业于北流市师范学校普师专业,此后先后通过函授取得了中文专科、本科学历。在师范求学期间,他便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作文常常赢得老师好评,老师经常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与全班同学分享。同时他还经常向学校广播站写稿投稿,从此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 乐做教育通讯报道的“传声筒” 2010年,北流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成立通讯报道小组,把与教育有关的先进人物或事迹给予大力报道,让广大群众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增进对教育事业理解,从而进一步拉近学校与群众间的距离,减少隔阂。当时在六靖大坡小学任教的徐剑老师获悉后,第一个向校长报了名,当起了一名学校通讯员。要做好通讯报道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平时除上课外,还得备课、批改作业,空余时间少之又少,因而很多老师都不愿干这份差事。徐剑当上通讯员之后,时间更紧了,他一边抓好教学工作,一边积极寻找新闻素材,并想方设法抽时间采写稿件。有时召开教育会议,还没等校长宣读,他便“缠”着向校长要素材,拿到“料”后,为了及时报道,徐剑老师常常放弃午休时间来写稿,并及时投到新闻媒体。刚开始时,稿件投出去的多,登出来的少,这对初次尝试写通讯报道的徐剑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是什么原因导致上稿率低呢?”不甘服输的徐剑苦苦思索着,于是他上新闻网站认真学习刊登的新闻稿件,从中进行对比借鉴,不断修正自己。他还加入新闻媒体通讯员Q群,向有经验的通讯员学习,还多次参加通讯员培训班,渐渐地,徐剑老师的上稿率明显提高了,上玉林日报、玉林晚报、北流电台、教育信息网的稿件也有了大幅攀升。 深入基层,积极走在新闻采写的“最前线”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对教育的通讯报道上手后,徐剑老师并不安于现状,他把新闻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新闻,他常常利用放学或双休日时间,深入到群众中挖掘新闻题材,学着记者的样子事先拟好提纲,进行现场采访,得到第一手材料后,他常常利用晚上加班加点写稿,通常一写就到十一、二点,有时采访的材料不健全,次日又挤时间再次驱车赶往采访对象家中进行深入采访。他的同事心疼地说“你这么拼命干啥,真想当记者呀,安心教好书就行了,何必自找苦吃?”但他笑笑说,能为北流教育出点力,宣传六靖,宣传北流,再苦再累也值得!就这样,几年来,他风雨不改,平时出入总是随身带着相机、笔墨,去到哪里便拍到哪里,采访到哪里,写到哪里,奔赴在新闻采写的前最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剑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他先后多次获得了玉林日报先进通讯员、玉林教育信息网先进通讯员、北流市十佳通讯员、北流教育信息网十佳通讯员;2013年还为六靖镇人民政府争取到了玉林日报社先进通讯单位荣誉称号,得到了镇领导的高度好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