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1-07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梁启超赠王力联 |
|
|
|
|
|
|
1926年,王力通过自己拼搏不辍艰苦的努力,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考取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当年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享有难以企及的学术地位,赫赫有名的四大导师个个都是重量级鸿儒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1927年王国维自杀,梁启超1927年离开清华,1929年病逝。导师后继乏人,所以1929年停办了。共招生四届,毕业人数为74人。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日后成为我国20世纪人文科学的中坚力量。王力1926年能在四大导师全盛时入学研究院是很幸运的。试想在八十多年前,一个南疆穷乡僻壤里出来的,没有丝毫背景,只读过几年书、教过几年书的人,一转眼就进了中国最高学府攻读研究生。就算在今天,考入清华,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 走进清华门的王力意气风发,和四大导师朝夕相处,不仅学到了高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去做学问,这就是敢于创新又不妄说的治学方法,收纳百家学贵闳通又务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梁启超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主讲的课程是“中国通史”、“宋元明清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史学研究法”。讲史学史的梁启超更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牵强附会,信口雌黄。这就是做学问的严肃认真、务实稳重。而王力从小性格就谦虚谨慎,老实本分,在清华求知期间更是勤奋钻研锲而不舍。所以慢慢地梁启超对王力越来越青睐,对他细心栽培,关爱有加。王力决定以研究语言学为自己的终身学术道路,也是在攻读清华国学研究院时确定下来的,所以他的毕业论文为《中国古文法》。梁启超给这篇论文写下这样的总评:“精思妙悟,可为斯学辟一新途径。第三、四、五章以下,必更可观,亟思快睹。”和“开拓千古,推倒一时……”等眉批。梁启超是百日维新的领导者,思想激进。王力的这篇论文提出了前人没论证过的观点,所以他对王力论文的新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给王力很大的鼓励。 梁启超晚年喜好把宋词中的好句子集做对联,前后共集成300多副。王力从小就喜欢吟诗集联,所以经常到梁启超老师家,当面向老师讨教切磋。文人的这种雅兴让王力和梁启超走得更近,也让梁启超越来越了解欣赏王力。一天,王力到梁启超家,看到老师新集的一副对联:“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这联的意境很打动王力,他就求老师书赠给他,梁启超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大笔一挥赠予王力。 梁启超少年成名,不仅才识过人,书法造诣也很深厚,可谓一字千金。胡适曾对人说:“梁启超因为成名太早,他知道他的片纸只字都会有人收藏,所以没有‘苟且落笔的’。”当日王力只不过是他的一名普通弟子,他也不知日后王力竟成为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却为王力亲手书赠集联,这证明了梁启梁对王力的赏识和倚重,演绎了这段一代宗师引领下一代宗师的佳话。 这幅联的右上写的是“了一仁弟乞写旧所集词句,”“了一”是王力的字,“仁弟”是对自己弟子的尊称,“乞写”是请求书写,“旧所集词句”是说明这副联的内容是以前所集的集词句联。左下的小字是“丁卯暮春月既望梁启超。”“丁卯”是指1927年,“暮春”是指农历三月,望是指农历十五,“月既望”一般是指农历十六。正联中间的小字是注明梁启超这副对联,选自三位词人的四句词:“人在画桥西”选自向子諲的《临江仙》;“冷香飞上诗句”选自姜白石的《念奴娇》;“酒醒明月下”选自姜白石的《玲珑四犯》;“梦魂欲渡苍茫”选自吴梦窗的《高阳台》。 这幅作品下笔方利,收笔圆润,撇捺之伸展。刚柔相济、骨力内涵,使人感觉到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它写于梁启超晚年,书法造诣登峰造极并形成自家风格的时候。他取唐代楷法和汉隶笔意融入魏碑,刚柔相得益彰,形成了劲健而俊雅的艺术风格。用笔方正为主,圆润为辅;横、竖画起笔方利,收笔圆润及转折之方棱,均取法魏碑;而横画收笔上翻,撇捺之伸展外拓,汉碑隶意犹存。整幅联端庄秀美,联意深沉,难得的大家之作。 王力得到了老师的墨宝,一直珍藏着,陪伴着他从背井离乡的法国留学到清贫的清华执教;从颠沛流离的西南昆明联大到教研有成的北京一级教授;从牛棚浩劫的惶恐岁月到改革春风沐浴的安详晚年,这幅联一直激励他在枯燥乏味的漫漫治学道路上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勇往直前,而最终成就其龙虫并雕中西融汇学界泰斗的丰盛人生。 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向子諲《临江仙》白石《念奴娇》) 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白石《玲拢四犯》梦窗《高阳台》)(梁启超的集词联,此联赠王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