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1-07 第B02版:社会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久病床前也有好儿媳 |
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婆婆她“蛮拼的”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力文/图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662 |
|
|
|
 |
周小新正在给家婆喂饭。 |
|
|
|
|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生病的父母对于儿女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在博白县双旺镇那青村,有一位妇女就用爱心和行动颠覆了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看法。她七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的婆婆,让原本很靠近死神的婆婆活得好好的。她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乡亲们的一片点赞。 8年前丈夫不幸去世,家婆精神世界崩溃 周小新今年47岁。2015年元旦,记者来到她的家中。当天上午9时许,周小新做好早饭后,便来到家婆曹秀兰的房间,喊了一声“妈,起床吃饭了”。曹秀兰醒后,周小新动作麻利地给她换好衣服,并把她抱到睡椅上,还打来热水帮她洗漱。洗漱完毕,周小新从厨房打来饭菜,一口一口地喂曹秀兰吃。在儿媳妇面前,88岁的曹秀兰像个孩子一样听话。这样的情景在周小新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至今已有七年了。在家婆吃完早饭后,周小新心情沉重地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不幸经历。 周小新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有一个爱她疼她的丈夫,并有三个懂事的孩子,之前家婆的身体也很健康,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可是,2007年夏天的一天,她的丈夫在博白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摔下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正值壮年的丈夫突然离去,让他们一家幸福的生活戛然而止。失去儿子,对于一个老人来说,精神上的打击是致命的。曹秀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几次昏倒,她不仅精神崩溃,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含泪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后,周小新用脆弱的双肩扛起了整个家,同时细心呵护精神遭到重创的家婆。 家婆半身不遂,她七年如一日不离不弃 曹秀兰老人虽然慢慢走出了阴影,但是精神上的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身体健康。2008年老人半身不遂,从此再也无法正常走路。灾难接踵而至,对周小新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周小新坚强面对这一切,除了肩负家庭重任以外,对家婆更是不离不弃,可以用“无微不至”来形容。 由于家婆卧床不起,生活自然无法自理,周小新每天给她喂饭、擦洗身子、处理大小便。照顾一个卧床的老人,最考验人的是清理大小便。周小新说,有时候由于工作比较忙,端屎端尿工作做得不及时,家婆就拉在床上,她除了帮家婆清洗干净外,还要清洗被褥和席子。面对难闻的臭气,她一点也没有退缩,也从未放弃。因为常常大小便失禁,家婆的棉被已经换了好几张。为此,一些邻居建议周小新不要给那么好的被子家婆盖,但是遭到了周小新的反对。周小新说:“她是我的家婆,只要她还在一天,我就要照顾好她。”有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离家的时间比较长,周小新就给家婆换上尿不湿。不仅被子是新的,周小新给家婆穿的衣服也是新的。为了避免家婆的肌肉出现萎缩,周小新还每天帮她做按摩。天气好的时候,周小新还把睡椅扛到外面,然后把家婆抱出去晒太阳。考虑到家婆一个人长期呆在一间屋子里孤单寂寞,周小新不忙的时候都会过来陪她,和她聊天,还把村里发生的新鲜事告诉她。周小新总是做最好吃的饭菜给家婆吃,家婆想吃的,她都无条件满足。两年前,周小新在政府的照顾下建了新房子,为了方便照顾家婆,她至今还住在老房子里,新房子则由孩子们住。 她是乡亲眼里的好媳妇,儿媳心中的好家婆 七年如一日细心照顾家婆,周小新的行为感动了邻里乡亲。那青村的不少妇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小新这样的表现她们很难做得到。说起周小新的表现,那青村党支部书记刘观普感慨多多,他说,要不是周小新的无微不至照顾,老人恐怕早就不在了。在村里有几位老人和曹秀兰老人患一样的病,而且有的比她还年轻,但是因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早就去世了。刘观普说,村里要把周小新树立成敬老爱老的典型,号召全村妇女向她学习。 三年前,周小新的两个儿子也陆续成家,先期嫁进来的儿媳妇魏二妹看到家婆如此细心地照顾奶奶,心生感动,后来也加入到照顾奶奶的行列中。 如今,虽然无法走路,但曹秀兰老人的精神状况非常好,神志还比较清醒。记者采访她时,她流着眼泪说:“我的儿媳妇像亲闺女啊,要是没有她我早没了,这么多年来,她受苦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