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1-07
2015-01-07 第A02版:玉林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黄远:牛头山上发“牛财”

作者:简宣汉 周里涛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081
    ●进山养牛成大业
    近日,我们在陆川县畜牧站长谢栋光的带领下,一行4人从米场镇乘车走了17公里远的山路,来到马坡镇马坡村农民黄远租的大良村牛头山下一块2000多亩的一处山窝地。这里曾是大良村的一处旧林场,满山的青草,环境气候宜人,适合生态放养牛,是一个天然的大牧场。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黄远。他正把一头刚出生的黄牛仔像宝贝一样抱在怀里。他说,牛仔是他的宝贝,他就是靠牛发了财的。黄远说:“改革开放35年来,我小打小闹地干,方法不对头,总是富不起来,过着饱不了,饿不死的生活。我日夜梦想找到一条投入小、成本低、风险小、快致富、旱涝保收的致富门路。在县畜牧站的指导下,养商品牛这条门路终于让我找到了。我想,要干就大干,养十头八头不行,要养就要养100头以上,甚至要养到四五百头。”
    2010年,黄远从各地购买100头未成年的母黄牛、母水牛仔来养,经过4年的饲养,母牛开始产仔,目前已发展到193头种母牛。到去年12月止,他已卖成年牛180头,一头黄牛售价七八千元,水牛也有六七千元,他4年就打了翻身仗,赚得钵满盆满。
    黄远说:“牛是食草动物,养牛成本低,投入小,产出大,易管易养。一次性投入后,以后就是一本万利。”他计划到2016年发展到500头种母牛的规模。
    ●满山听到牛铃声
    黄远给我们讲了许多在山上放牧管理牛的故事。为了管理好放牧的牛,他注意观察牛性,解读牛语。通过观察,他看到有一头牛走到哪里,其他牛就跟到哪里,知道这头牛就是首领。黄远在这头“牛头”的脖子上系上大牛铃,牛走到哪里,铃声就响到哪里,牛群动向清清楚楚。一些不合群的牛则挂上小铃当。听铃找牛,这给管理带来了许多方便。而山上处处牛铃声,恰似一曲曲动听的牛歌。
    黄远一个月要住在牛棚里20天,和牛建立了感情。他懂牛语,知牛性,识牛脾气。他说,你对牛好,牛对主人也好:你拿着桶到牛栏,牛就会向你围拢过来喝水,伸出舌头舔你的手和脸和你亲热;给牛捉牛虱,它就站着不动;拿牛梳给牛梳毛,用水给牛洗身,牛就看着主人表示感激。4年来,黄远从来没有丢失过一头牛,早上放牛上山,傍晚牛会自动回栏。另外,他学会了看牛病,治牛病。4年养牛,他练就了“上山知山情,下河知深浅”的一套养牛技术。
    牛是有灵性的动物。黄远和牛建立了感情,黄远要出卖牛时,牛都不愿走,用绳子牵,用鞭打也不走。终于装车走了,牛会回头看着主人落泪。碰到这种情况,黄远和工人们都会伤感。人牛情未了,黄远对这些让自己富起来的动物充满了感情。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