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11-25 第B02版:教育园地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 |
|
作者:
玉州区教研室卢婕妤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080 |
|
|
|
|
|
|
2006年末至2007年,玉州区以课型方式为抓手的EEPO有效教育实践似乎走到了瓶颈,无法突破,少数不支持不配合的学校和教师,有的公然要求退出EEPO实验;更有甚者,上级领导和部分专家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公开反对,玉州的EEPO有效教育实验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有效教育实验该不该坚持走下去? 一个号召,使玉州的教育出现新转机 经过玉州区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领导反反复复地讨论研究,2008年起,玉州区提出建设“玉州特色新教育文化大区”的号召,着力在教育环境、学校文化、教研体制、行政管理等诸方面作一个系统工作来做。为此,玉州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玉州特色新教育文化区的指导意见(试行)》,再次明确了以建设优质、健康、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目标,全力打造玉州特色新教育文化区。我区为此架设好两个支撑点:即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特色的科研文化,在“形”和“神”两个层面夯实这两个支撑点。 建设玉州特色的科研文化,主要从内涵方面提升教育品位,使玉州教育由“形似”到“神聚”,我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提升教育科研效率,即“网络互动式”的管理方式、“集群共进式”的推进方式、“螺旋向上式”的发展方式,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文化来对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研讨活动为载体,以典型课例为导引,以团队为组织,以训练为主线,讲、评、研、训相结合的教研训一体化。 同时,借以中英西南基础教育广西项目参与式教学培训基地和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广西教育创新项目培训基地,进行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活动。 三个抓手,促玉州的教育继续前进 为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整体发展,就要着力打造建设具有科研穿透力的学习型学校,培养终身学习的大批教师和一批名师,使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形成体系,实现学生的健康、协调和个性发展。玉州区从三方面作为抓手切入: 抓“龙头”学校,带动城乡联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玉州区的各学校中,存在着强弱、城乡区别,为了更有利地推动教育科研力量较弱的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发展,实施有效教育MS-EEPO方式以来,我区初步找到了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即通过校际团队、城乡联队的形式,整合城乡学校科研指导力量,在推动城市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整体提升了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科研水平。组团的要求是强弱联合、城乡联合,构建了“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研训一体、校际联动”的工作格局。现在全区共组建了14个校际团队和6个城乡联队,每个团队都选定一所教育科研力量较强的学校作为“龙头”学校,并充分利用“龙头”学校的资源,团队内共享。“龙头”学校起到召集组织、提供科研援助的引领作用,团队活动如何开展、开展主题是什么,这些都由龙头学校牵头,组织团队领导成员、骨干力量商量敲定,以“集群共进式”开展教育科研实验。教研室的全体领导和教研员作为联络员,深入到各团队中,指导和督促团队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抓学习方式,推动EEPO实验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实践的基础。以课型方式为抓手的EEPO有效教育实践碰到了瓶颈,无法突破,我们认识到训练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我区以《新型学习方式操作策略的探究》申报省级课题,成为我们本区域课题研究的共同体,明确了课题实验的方案和具体措施: 1.以课题研究的共同体作为教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区域的总课题。 2.总课题的研究形式采取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组建团队进行实践和研究。 3.以校际联合组建科研团队,以城乡结合和强弱结合为基本原则,每个团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组成,共同确立子课题。 4.校际团队实验的组织形式可为:学科组团、班级组团、教师个人自由组团等。 5.校际团队联合组建领导小组,由各校的行政领导担任组长,统一组织和领导。 6.各个校际团队共同构建好子课题后,拟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研究。 课题定下后,组建好了校际教研团队。学校领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并且空前高涨。不到一个星期,各个校际团队构建的子课题实验方案异彩纷呈地呈现到教研室的网络平台上,如《新型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的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对学生品质养成探究》、《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关系的探究》等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新型课题。 同时许多教师或从总课题得到启发,或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得到启发也形成或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如有的教师形成了《新型学习方式与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等等。课题的来源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形式,是教师自主确定的、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为教育科研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教师的实践与思考就会相辅相成,许多教师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得到思考和提升。他们用智慧去进行着教育和教学的实践,也从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生成了智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