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10-20 第B02版:社会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89岁老兵潘文汉:抗战三年是我最壮丽的人生 |
|
|
|
|
捧着旧照片,潘文汉老人追忆峥嵘岁月。 |
|
|
|
|
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笔者走进容县容州镇厢南村钱忽队,探访抗战老兵潘文汉。客厅墙壁上挂着一个金黄色牌匾,“抗战英雄、民族脊梁”八个红字熠熠生辉。今年89岁高龄的潘文汉老人,腰板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笔者在其娓娓而谈中倾听一段融入峥嵘岁月的跌宕人生…… 苦难童年:一个“五口之家”只剩他一个人 潘文汉生于1925年,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虽然天资聪颖,但无钱上学堂。12岁那年,在母亲的鼎力支持下,潘文汉圆了一年的“读书梦”。第二年,母亲与世长辞,潘文汉只好辍学在家。在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打击下,潘文汉的弟弟、妹妹相继夭折,一个“五口之家”只剩他自己一个人。潘文汉得到好心的表伯收留,过上了放牛的日子。 16岁那年,潘文汉开始独立谋生。他到街上的悦来火铺(客栈)当挑水工,火铺包吃包住,每天还给一点工钱。三个月后,潘文汉得到招收青年远征军的消息,萌生了报名参军的念头。他用工钱偿还安葬父亲时欠下的债务,仍有三分之一的债务未能清偿,就向火铺的朱老板承诺打仗回来再还债。朱老板深为潘文汉辞工当兵所感动,毅然将其余下债务一笔勾销,还赠给他200个铜板表示支持:“娃儿,好样的!打了日本鬼子胜利回来,我再想办法帮你成个家……” 远征岁月:击毙侵略者是一辈子最自豪的事 1942年4月,17岁的潘文汉顺利进入抗战队伍,作为中国驻印(印度)军新编第一军新编三十八师的一员,随部队远赴印度、缅甸辗转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当时,部队早上教士兵读书认字,中午进行军事训练,下午搞土方工程。潘文汉生性机灵,求知若渴,进步神速,不久被调到通讯营当传令班临时班长、班长,除了指挥调度,还负责收发文件、电报,协助长官察看战场地形,收集影响作战的各种因素。 在反攻日军的战争中,有一回潘文汉独自在前方阵地上察看地形,与一个高大的日本兵狭路相逢,双方相距10米左右,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短兵相接。日本兵首先发现潘文汉,举起手枪朝他连续开了两枪。潘文汉腿部中弹,子弹的冲击力让他一个踉跄。生死关头,潘文汉来不及多想,端起冲锋枪“突突突”地还击,那个日本兵胸部中弹颓然倒下。潘文汉发现鲜血流淌到了脚跟,草草包扎大腿上的伤口,又朝还在“吭吭哟哟”呻吟的日本兵头部补了一枪,直接击毙了侵略者。 潘文汉击毙日本兵的英勇事迹,经过逐级上报,获得晋升一级的嘉奖。潘文汉受了轻伤,在营部治疗十多天,伤势好转马上又投入战斗。一次又一次的战火洗礼,潘文汉由一名普通的农家青年成长为一名抗日勇士。他跟随部队打通被日军割断的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盟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得以顺利输入,为抗日战争夺取胜利赢得了有利保障。1945年8月,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潘文汉随部队从印度胜利回国,在陆川县境内知道“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幸福晚年:家庭和睦尽享儿孙绕膝之乐 抗日战争胜利后,潘文汉回到家乡容县。他居家务农,娶妻生子,勤俭持家,一家人过上了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如今,潘文汉老人年近九旬,膝下有二子五女、孙子三人孙女二人、曾孙一人,家庭和睦,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各级的老兵关怀计划和慰问关爱老兵活动,更让潘文汉老人倍感欣慰,倍感温暖,倍感自豪。潘文汉老人常常与亲戚朋友说起抗日战争的往事——参与抗日战争的三年,是他最为壮丽的人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