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10-13
2014-10-13 第A01版:要闻 【字体】大 |默认 |

“大双拥”背后的“真功夫”

——玉林市双拥共建创新发展纪实

作者: 本报记者潘静新通讯员周朝云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3991
    700多万人口的新兴城市,是广西的兵员大户。近年来,我市以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做好创建全国、全区双拥模范城的各项准备工作,起点高、措施实、效果好,宣传深入、氛围浓厚,谱写了精彩的双拥新篇章。成绩的背后没有任何捷径,只因他们制定的工作措施、流程等,处处体现一个“真”字。
    市委书记王凯在担任市长期间及就任书记之后都一再强调:要以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力度,高标准抓好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全市的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以动真情、办实事为重点,不断深化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凸显双拥工作品牌效应,逐步形成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双拥”格局。
    非常措施:以超前的意识和理念,建立健全工作新机制,有效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玉林市历来十分重视双拥工作,为了把双拥工作做实做好,首先是在理念、机制上下足了“真功夫”。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对双拥工作有着清晰的认识,根据工作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城市发展的科学定位,准确地提出了把双拥工作作为一个品牌来打造、作为一项事业来推进、作为一种文化来培育的“三个一”理念,并坚定不移地进行了深入的推行和实践。
    有了工作理念的引领,玉林的双拥工作思路十分清晰,先后出台了《玉林市双拥规定》、《玉林市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的奖励办法》、《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双拥工作新跨越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玉林市双拥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方案》、《玉林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指导性的文件,明确了双拥内容、职责、任务和奖励办法。特别是在双拥文化的宣传方面设置了专项的奖励,各级各部门都把营造双拥文化环境纳入了本地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和营区建设的布局之中。玉林市双拥办在玉林、陆川县等地举办了多期双拥政策法规学习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各部门落实双拥制度的执行力。
    自2011年起,为了更好地规范双拥工作的开展,玉林市每年都把双拥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绩效考评内容中,让双拥工作直接与单位领导的“位子”和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对全市各县(市、区)和90个市直单位进行双拥的绩效考评,该扣分的扣分,该通报批评的通报批评。通过这些非常措施,一些原来不重视双拥工作的单位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都自觉地参与到双拥共建工作中来。通过理念的宣传和实践,通过新机制的健全和施行,有效地提升了全市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
    非常办法:建立起高效有力的组织协调体系,凝聚了稳定可靠的双拥工作合力
    一直以来,玉林市各级领导自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双拥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有关领导任副组长,驻军各部队领导和地方部门单位领导共同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双拥办高配副处级专职主任。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即: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部队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军会议、武委会会议、国防动员委员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军地职能部门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形成了组织到位、领导有力、协调顺畅、整体联动的“大双拥”工作格局,有效推进了军地在经济、维稳、救灾等领域的密切协作和军民在文化、科技、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广泛互助。
    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各驻玉部队都相应建立起160多个双拥协调机构,在党委、政府、军分区的主导下,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已经成为了全市军民的自觉行为。地方各级坚持双拥强军,围绕部队所急、所需、所盼,全力支持驻地部队的建设发展,努力改善部队的战备、执勤和训练条件;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要求,在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军事需求,形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2011年至2014年8月,我市为驻玉部队的建设无偿提供了227亩用地;市、县两级财政划拨支持军分区、人武部和驻玉部队及武警部队进行基础设施、装备器材购置以及军事培训等方面经费达17688万元,其中,市直财政投入资金11464万元。投入军供站建设资金共338.6万元,军供站接待过往部队303批(次)共52349人(次)。慰问过境部队5000多人(次),玉林军供站被评为全国先进军供单位。支持预备役二团军地联合实兵演习共投入资金600万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程参加演习,得到了广州军区和广西军区的高度赞扬。在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上,强化了服务和保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老退伍军人,及时纳入低保;遇突发事件的,及时发放临时救助;住房条件差的,及时给予帮建。2011年以来,全市向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共45671万元;自筹专项建设资金93.9万元,为42户1~4级伤残军人家庭维修住房;利用倒房重建、危房改造资金1440万元,为800户优抚对象改造住房;完成修建零散烈士纪念设施38处,散葬烈士墓547座;全市县、乡两级医院落实了对优抚对象的优先优惠政策,全部实现了一站式结算平台。全市妥善安置了军转干部81人,退役士兵6370人,伤病残军人14人,随军家属147名;投入8149万元为退役士兵免费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共培训了3209人,参培人员100%获得职业技能证书,95%实现就业。
    驻玉部队官兵视群众为亲人,以驻地为故乡,大力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完成急、难、险、重任务。2011年以来,玉林军分区、人武部共落实扶贫项目39个;驻玉部队为扶贫点捐款和协调解决扶贫资金280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儿童上学。在抢险救灾中,出动官兵9000多人次,转移群众1000多户,转移财产7000多万元;在“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中,出动官兵3000多人次,清理垃圾150多吨,帮助挂点村整理村道河道30多公里;为驻地学校军训学生30多万人次,做好协助地方学校创建少年军校工作。
    在开展双拥活动中,我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也成了拥军优属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八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玉林燕京公司投入20多万元资助武警玉林市支队建设多功能室内训练中心。陆川县英平畜牧有限公司免费为部队官兵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优先安排退役军人就业,免费为2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服务,扶持160多户军属走上了科学养殖致富道路。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和福绵浩业超市为空军95246部队75分队铺设水泥路;女企业家联合会和兴业县龙圣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先后为76154部队捐赠两批空调,让该部队所有官兵都住上了空调房。
    非常力度:以提升双拥文化的品质来凝心聚力,筑起“大双拥”演绎“鱼水情”
    玉林市为了更好地用先进的双拥文化凝聚军民意志,调动军民的双拥热情,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文化馆等基地的作用,带动名胜景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军地文化共建活动,把蕴含其中的双拥文化底蕴挖掘出来,不断地张扬爱国的情操和双拥的精神。同时,通过不断地发现、培养、树立双拥典型来催生双拥文化作品,以提升双拥文化的品质来凝心聚力,筑起“大双拥”演绎“鱼水情”。
    玉林市多年来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双拥文化采风联谊活动。2012年,组织首届签约的文艺家和优秀文艺工作者,开展“走进军营——共创玉林双拥文化”文艺采风活动;2013年,组织征文获奖者和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到3个“十佳”、5个“五示范”的单位和个人所在单位开展了“军民融合——双拥文化基层行”文艺采风采访活动;2014年,组织军地各级选派的优秀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开展了“军地互动——共建玉林双拥文化”采风联谊活动,深入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走进部队登上“玉林舰”,进行双拥文化采风联谊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军地文艺作者创作双拥文艺作品的品质。3年多来,在全国各级报纸杂志发表与玉林双拥有关的作品共有300多篇,《中国双拥》出版了1期玉林双拥专刊、《金田》出版了3期玉林双拥专刊。
    在开展双拥文化交流活动中,我市与“玉林舰”共同打造“城舰共建”品牌。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的春节、“八一”对“玉林舰”官兵进行走访慰问,“玉林舰”官兵也视我市为故乡,积极关心和支持我市建设,在奉命赴亚丁湾护航和访问文莱、新加坡、阿曼、科威特等国家期间,精心布置文化展廊和印制精美宣传画册,积极宣传和推介我市的经济文化和自然风貌,让玉林随着“玉林舰”扬名海外。2013年11月“玉林舰”官兵代表团回访我市,开展以“海洋海疆海军”为主题的大型图片展,并先后为我市的社会各界作了两场先进事迹报告等。“玉林舰”2011年荣立海军授予的集体二等功,2012年被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军民共建之星”;2013年4月接受了习近平主席的检阅,成为南海舰队里的明星舰。目前,700万玉林儿女形成了一个共识,“玉林舰”与玉林这座美丽的岭南城市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玉林市在组织开展好各式各样双拥活动的同时,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也开辟了“国防天地”、“国防之声”、“玉林双拥”、“红色记忆”、“退伍军人风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文化有奖征文”等专栏,对各项双拥活动情况进行及时报道,发表大量的双拥文章,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文化氛围。经过媒体的强势宣传和不间断地发表一批批高质量的双拥文化作品,玉林市已逐步把双拥文化培育成具有玉林特色的一种主流文化,有效地激励和凝聚了广大军民的团结奋斗力量,推动了双拥工作的全面发展,筑起了“大双拥”格局。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