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9-17
2014-09-17 第B04版:文化视野 【字体】大 |默认 |

南国生碧柳 成荫满园春

——记广西大学农学院原园艺系主任、硕士生导师黄碧柳教授

作者: 陈孟琼 江瑞东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622
黄碧柳近照。
    玉林在外工作的女同胞虽然有成千上万,但是在她们之中具有正教授职称的却不多,而黄碧柳正是这不多中的一人。说起她的成长之路,其实并不平坦……
    成长于战乱之中
    1930年5月,黄碧柳来到了人间。当时正值国内军阀大混战,民不聊生。到了她上小学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陷入了亡国亡族的危机之中,这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她懂得了中国百年以来之所以遭到列强欺凌和侵略,完全是清廷腐败、军阀混战、自身落后的结果,因此,即使在战乱的年代,她仍发愤读书,准备实现科学救国的梦想。抗战胜利后,她从柳州回到家乡——容县黎村珊萃高中念书。
    黄碧柳刻苦学习,成绩优秀,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时刻准备着。1948年,她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当时广西已临近解放,她不怕反动派的迫害,积极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中去;当解放大军进入桂林之时,她和同学们挥舞着小旗,跑到大街上加入了欢迎解放大军的欢乐人海之中……
    在“文革”动乱年代敢于逆流而上
    1952年7月,黄碧柳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郑州农校工作。1957年,她从河南调回广西农学院工作。从此,在母校的教坛上,她长期从事果树生产技术、果树栽培学的教学和果树的科研工作,一干就几近40年。
    黄碧柳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在园艺系的师生中是有口皆碑的。1970年,正值“文革”中期,“不懂ABC,照样干革命”、“知识越多越反动”、“读书无用论”等极“左”的思潮泛滥,许多老师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感到无所适从。然而,她却不顾种种阻力和人们的议论,组织带领教研室的老师和部分学生深入到玉林、钦州、柳州、桂林等地的农村、农场,园艺场果树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总结经验,广泛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果树栽培学》教材,在农学院里引起极大的反响,因为这在“文革”中简直就是一件逆潮流之事,她随时都有可能被扣上“反动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未改造好的臭老九”等各种帽子。不过,由于她平时里老老实实工作,不参加任何派别,政治学习从不迟到,因此总算逃过一劫。而当时,因受“文革”影响,全国统一教材尚未编写,因此,这本教材为园艺系果树专业1972~1978级学生使用。由于名声在外,在“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黄碧柳应邀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果树栽培学》南方本教科书的编写,主编了《柑桔栽培》章节,还编写了《果树栽培学》工农兵学员的培训教材。
    对于这样一位教学认真负责,严于律己,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上精益求精的老师,学院领导对黄碧柳给予了高度的信任。1972年至1978年,她被任命为园艺系果树栽培学教研室主任;1978年至1987年,她担任园艺系主任之职。1987年,园艺系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她成为园艺系第一位硕士生导师。她在任系主任期间,领导全系师生进行教学改革,建设学院的果树教学实验基地及科研生产试验园,为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创造了条件。
    教学科研结硕果
    黄碧柳的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校园内建立实验基地,把基地作为第二课堂,经常到基地做课题研究,指导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进行试验研究,做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另外,她的讲课水平也是很高的,凡听过她讲课的学院领导、师生无不夸口称赞。她的许多学生都说:“黄教授讲课能深入浅出,抓住重点,解决好难点,画龙点睛,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能带学生到现场结合实际教学,令人印象深刻……”。由于黄碧柳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她教过的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都很强。如今她的许多学生,有的成为教学、科研的带头人,成为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为自治区有关部门、市、县的领导干部或果树生产技术骨干,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每年的春节,学生们从各地寄来贺信贺卡,在南宁工作的学生干脆上门拜年,祝她健康长寿。对于这位德高望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学校给予她很高的荣誉。她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学校教书育人一、二等奖。
    黄碧柳的科研成果丰硕。1978年至1987年,她主持自治区《提高沙田柚产量的研究》协作攻关课题,获得自治区科委(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荣获自治区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了《沙田柚丰产栽培技术》著作一部。1982年至1990年,她主持了自治区科委下达的《沙田柚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沙田柚产区推广,提高了沙田柚的产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致富脱贫作出了贡献。参加自治区《克服荔枝大小年》攻关课题研究,对克服荔枝大小年问题有所突破。她先后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沙田柚花芽分化研究》、《荔枝大小年问题探讨》等论文10多篇。另外,在“文革”期间和“文革”结束后,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她曾带领教研室的老师到过钦州、灵山、柳州、桂林、柳城等区内几十个城市的农场、园艺场进行调研,帮助解决果树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在调研中她发现沙田柚的产量低,原来跟春桡有很大关系。为此,她建议果农把春桡营养枝(即不开花结果的枝条)剪掉,保花保果,减少落果;同时除去其他过密的枝条,使树冠变小,增加每亩株数,每亩地从原来只种10余株增加到可种30株左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此外,她还发现果农都是在摘果后才施肥,她又建议在收果前施肥。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使沙田柚的产量提高了不少,果农的收入有了增加。许多果农都笑逐颜开地称赞着:“多亏黄老师来指导,使沙田柚的产量得以提高。真是要谢黄老师啊!”此外,还举办各种培训班,给生产一线的骨干讲授果树栽培护理技术问题,培养了大批的基层果树专业技术人才。鉴于她在果树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广西区科委、广西农业厅、区水果办及有关地、市、县水果局(办)有关水果科研立项、项目论证、项目评估、验收等大多数项目,都聘请她担任专家组组长;说她是广西水果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广西果树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的领头人之一,一点也不过分。
    如今,早已年过八旬的黄老教授依然身心健康。她喜欢在校园里种植着柳树的小路上散步,看着这些当年经她亲手种植的一棵棵小树早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看到这满园春色,她感到了无比的欣慰……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