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8-28 第A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一个80后大学生的人生经营之道 |
|
作者:
本报记者胡富光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557 |
|
|
|
|
|
|
他叫陈盛新,30出头,大学毕业不到9年,便成为一家年产值超3亿元,涉猎房地产业、贸易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广西森昌集团执行董事,他还同时兼任好几家公司的总经理。“少年老成,眼光独到,做事认真,富有爱心,上进心强”,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 ●成功靠努力 陈盛新出生于容县六王镇思灵村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民家庭。6岁的时候,陈盛新就学会了洗衣服、煮饭、摘菜,学会了独立生活。陈盛新从小就很要强,小时候靠帮别人抬石头、拉红砖、挖木根、摘松果挣点小钱交学费,上高中后他学会帮别人安装电脑挣点钱补充家用。 2001年7月,陈盛新以优异成绩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他学习非常努力,大三的时候,就已经把大四的课程全部提前完成了,因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勤工俭学活动,虽然说这时候他的家庭已经比较富裕了,但他依然保持勤俭的习惯,依靠会安装维修电脑的手艺,挣了不少钱,大学四年不但没花家里多少钱,还自己挣了几万元钱去完成了思科高级英语认证考试。 2005年至2006年,陈盛新大学毕业在四川七星电子通讯有限公司工作两年,由于特别能吃苦耐劳,拥有过硬的技术,他很快在公司里脱颖而出,被任命担任技术总监一职。正当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时,陈盛新毅然辞去公司丰厚的待遇回广西容县老家创业。 ●做事先做人 2006年4月,陈盛新跟同样充满创业激情的哥哥陈昌新一起创建广西广铃电动车有限公司,这是一个专门组装电动车的工厂。进入电动车行业4年,由于市场跌宕太大、管理机制僵化、资金周转不灵等原因,陈盛新兄弟俩不但没能赚到一分钱,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陈盛新建议哥哥走贸易业的路子,于是兄弟俩在2011年共同创办“千润贸易有限公司”和“盈福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陈盛新担任总经理,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管理公司,两家公司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了脚,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获得盈利和发展。 在后来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陈盛新兄弟俩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11月,他们与几个志同道合的生意合作伙伴在南宁成立了“广西森昌集团”,同时进军房地产业、贸易业、娱乐业等,在南宁等多地都拥有自己的物业,公司年产值超过3亿元! 公司发展了,慕名而来要求加入森昌集团的各路人才越来越多,陈盛新是公司进人的把关人。陈盛新总是跟前来投奔森昌集团的人说,必须先学会做人,然后才会懂得去做事。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为老板工作,为别人的公司产生效益,实际上他不知道是为自己的未来工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工作。有一些员工每天都是在浑浑噩噩的上班,一些人甚至还在费尽心思地为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寻找借口,这些牢骚满腹自以为是的人最后结果是等着下班、等着拿薪水、等着被淘汰……听了陈盛新推心置腹的谈话,许多员工幡然醒悟,豁然开朗。 ●诚信赢天下 在森昌集团公司,陈盛新是宣传企业文化最为卖力的一位董事。他经常对员工说,“创造财富,服务大众,回馈社会”是企业的宗旨,“以人为本,合作共赢”是企业的文化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企业员工的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缩影;企业要讲诚信,个人更是无信不立。 转行做农产品等贸易赚钱后,陈盛新兄弟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把做电动车生意时欠浙江合作伙伴的200多万元货款还掉。这笔货款的还清让浙江商人非常感动,后来,这个浙江商人成为他们生意场上很好的合作伙伴。罗铭海是个服装老板,在南宁、柳州等地经营好几家品牌服装店,看到森昌集团如此有活力有前途,他毫不犹豫关店加入“森昌人”行列。陈盛新说,正是因为诚信做人,所以不断得到“贵人”的帮助,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