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20
2014-08-20 第A02版:玉林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曾几何时,在马路边、公园旁、小区门前的报刊亭购书买报,是市民的主要精神文化生活,报刊亭里的报纸、杂志是众多读者的精神食粮。如今,作为城市美丽风景线的报刊亭却面临着生存的困境。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玉林城区

透视报刊亭生存窘境 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作者: 本报记者刘理桂实习生梁秋莲 覃永姑 冯莉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346
仅靠销售报刊、杂志的报刊亭难以维持日常经营。
一些报刊亭操起了销售水、饮料、香烟等"副业"。(本报记者刘理桂摄)
    调查——生意惨淡 利润微薄 报刊亭生存遇窘境
    “报刊生意怎么样啊”?
    “不好,没生意做”。在玉林城区民主中路一家报刊亭工作的李大叔告诉记者,近年来,报纸、刊物的销量比几年前销量大为减少,已经到了几乎没有生意的境地。
    “现在网络发达,手机通讯发展,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对于报刊的需求量越来越少。”李大叔感叹道。
    据李大叔介绍,该报刊亭销售量最好的报纸类《参考消息》,一天也只能卖10份左右,而杂志类销售比较好的《故事会》、《知音》、《读者》,一个月也只能卖十来本。
    “一本杂志赚几毛钱,一份《参考消息》也只能赚一两毛钱,一天靠卖报刊、杂志就几块钱的利润。”李大叔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样的收入,自己都做不下去,更别说招帮手了。”
   “主业”加“副业”报刊亭功能嬗变
    记者调查发现,曾经只卖报纸、杂志的报刊亭,现在搞起了多种经营,外面摆起了冰柜,里面配上了电脑,除了卖报刊,还经营水、饮料、香烟、口香糖等生意。
    在玉林火车站对面的报刊亭,记者看到,桌子和架子上陈列的报纸、杂志品种并不多,占据玻璃柜台醒目位置的是几盒口香糖和棒棒糖,玻璃柜台一侧放着一个冰柜,冰柜里堆满了水和饮料。
    “卖报刊每个月没什么收入,如果不靠卖水、卖饮料等支撑,报刊亭早就倒闭了。”该报刊亭老板一语道破了这个行业的艰难与尴尬。像他这样能把报刊亭开办下去的已经属于幸运的,许多同行悄然离去,废弃的亭棚上满是涂鸦,或贴有大量小广告。
    在玉林城区民主中路排埠桥附近的一个报刊亭,这里俨然成了甜品摊点,几乎难找报刊的踪影。每当夜幕降临,该报刊亭老板便摆起了几张小桌子,做起了销售豆腐花、米蛆、凉粉、红薯糖水等“副业”生意。
    在玉林市中医院旁边的一个报刊亭,货架上摆满了饮料、水,而报纸、书刊则只占了三分之一的位置,旁边还有三个冰柜。此外,还零售一些打火机、口香糖等。
    该报刊亭的吴老板告诉记者,刚开始仅仅卖报纸、杂志还能勉强维持生存,后来发现只卖报纸杂志,远远不能缴纳报刊亭所需租金,现在靠卖水、卖饮料来维持报刊亭生存。
    记者走访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报刊亭除了经营报刊、杂志,还做起了饮料、水,香烟,口香糖等“副业”生意,而这也成了维持报刊亭生存的无奈之举。
    报刊亭关门读者不方便
    曾经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报刊亭,既是报纸和杂志的零售发行终端,也是重要的便民服务载体,为市民看报读刊提供了便利。昔日上下班途中,买份报刊读一读,是许多上班族的习惯,不少老年人也喜欢买份报纸消磨时光。
    然而,这种状态正在发生改变。
    家住玉林城区江南片的老先生苏志强感叹,现在买份报纸越来越难了,以前附近还有个报刊亭,后来倒闭了,现在要买份报纸得骑车10分钟才买得到。“10多年前,我们每年都在家里附近的报刊亭订阅报纸、刊物,现在报刊亭早已倒闭,只能到邮局订阅,或到市中心书店购买,很不方便。”家住玉林城西的市民张彩芳阿姨如是告诉记者。
    分析——纸媒寒冬加剧,市民阅读习惯不容乐观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窗口,是报刊零售市场的重要阵地。早在2000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国家邮政局六部门就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把报刊零售亭建设作为综合便民服务窗口和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从2000年后,玉林城区各地报刊亭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繁荣一时的局面。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报刊亭发展却踌躇不前。如今,更是陷入了生存窘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网络、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迅猛发展,颠覆了原来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话语权格局,传统媒体边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读者的不断流失,导致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下滑,给报刊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作为发行终端的报刊亭必然受到冲击。
    比读者流失更令人忧虑的,是市民阅读习惯的改变。如今,有阅读习惯的人越来越少,阅读群体不断萎缩,阅读还呈现出功利性、实用性和娱乐性等特征,青少年则普遍沉迷于电视、电脑和手机。
    此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报刊亭被拆除,新建城区未规划建设报刊亭,导致报刊亭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转型——需要政府和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
    在陪伴市民度过了十几年的漫长岁月,曾经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并解决了众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的报刊亭,目前大多正面临着生存窘态。以往带给人们美好记忆的书报香,已很难在街头重新飘起。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种,逐步闲置的报刊亭能否“摸着石头过河”?
    许多受访者认为,尽管新媒体崛起和信息化提速,使得报刊亭生存危机日趋严重,但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报刊亭在发行报纸杂志、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承担了一些便民服务功能。
    受访者建议,政府部门应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对报刊亭、实体书店等出版物发行网点的建设予以重视,研究制定有效的扶持措施。同时,应从培养全民阅读习惯上下工夫,提高市民的阅读水平。
    对报刊亭经营主体而言,开展多元经营、提升服务功能是顺应时代变化的一条出路。如开办特快揽收、电商小包代投等邮政业务;配备LED显示屏,滚动播出公益广告、科普知识以及重大活动信息等;配备电脑,增加代收水费、电费、气费;预订车票、机票、旅游景点门票、电话充值,乃至彩票销售等多种业务,努力将报刊亭打造成多功能“便民亭”,报刊亭经营者收入也将因此增加。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