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2-25
2014-02-25 第B04版:旅游
【字体】
大 |
默认 |
小
夏威、夏国璋故居:
叱咤风云烟消去 兄弟将军英名留
作者: 本报记者 詹丽萍 谢艳红 通讯员 封晓天 实习生 刘强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991
在静谧的浓阴中,整个院落显得典雅、秀气。
低矮的底层相当封闭,墙体不开窗,却在各个方向开着枪眼。
别墅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显现了军旅特征及欧美之风。
护楼与主楼之间,以一座别致的双拱廊桥相连,使分立的两楼融为一个整体,建筑风格巧雅别致。
美丽密码:容县民国时期军界名人云集,将军故事流传甚广。在容县松山镇至今保存完好的大型将军故居三座,分别是马晓军故居、夏威、夏国璋故居、韦云淞故居,建筑风格均为中西结合庭院式建筑,带有民国时期典型的军旅特征。这些建筑群都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春节前夕,《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来到了松山镇大中村夏威、夏国璋将军故居探访。
夏氏故居,军旅特征依然遗留
我们从容县县城出发,走容平二级公路,经松山镇沙田圩后转入一条新修好的水泥路往大中村方向,不多久,一座背靠青山,坐西朝东,门前是开阔的田野,小河在田野间蜿蜒的大型建筑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刚修复完工的夏威、夏国璋将军故居。”随行的容县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廖勤介绍。
夏威、夏国璋将军故居原名三凤堂,为夏威同胞的三兄弟1930年共同建造。当时作为新桂系“第一悍将”的夏威策动反蒋兵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的夏国璋参与讨伐蒋介石的中原会战失败,辞职回乡,趁着在沙田村“闲居”的时光,主持建造别墅。别墅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显现了军旅特征及欧美之风。
眼前这一座掩映在绿阴中的小洋楼,楼前4株高挺的葵扇树一字排开,如默默守护的哨兵,周边还有不少苍劲的古树,在静谧的浓阴中,整个院落显得典雅、秀气。廖主任指点着告诉我们,这座故居原主体建筑有前、中、后三座,主楼为中座,砖木结构,歇山顶的三层洋楼,侧面看形状酷似古代的一顶官轿。
主楼整体造型朴实而典雅,站在主楼前乍一看,整幢别墅似乎只有两层。但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异常”——第一层的楼体特别高,侧面还开有小门。进入底层马上发现玄机——整栋楼其实分为三层。低矮的底层相当封闭,墙体不开窗,却在各个方向开着枪眼。透过一个个枪眼,楼外前后左右的地势、情形,尽在监视之中。这幽暗的底层,当年显然是作为“警卫室”修建的,里面足以容纳一个排的兵力。
主楼楼体是一色的青砖,仅在三楼外墙雕饰着一圈简洁大方的几何图案,使古朴的墙体透出几分灵动。主楼体正面,设计者也动了一番心思,将通常的方形墙体略作变动,改为向外凸出的六角菱形,很有一点欧式柱体的味道。
由室外阶梯上楼,二、三楼均为三开间,进深二间。约15米长的侧面墙体上,隔一米左右便辟有一扇竖长方形窗子,使室内光线充足。房间布局规整而简洁,透着一种军人的干练。
与主楼并列,楼后延伸着长长的两层护楼。护楼两端,遥遥相对各立着一座三层高的碉楼。护楼与主楼之间,以一座别致的双拱廊桥相连,使分立的两楼融为一个整体,建筑风格巧雅别致。
崇文尚武,兄弟志在军营
建筑的价值,不仅仅在房屋,更在曾经在里面生活过的人。对容县将军故居历史颇有研究的廖勤告诉我们,夏威是国民党桂系军阀的一名要员和宿将,1893年生于容县松山镇大中村。他上有哥哥夏理孚,下有弟弟夏国璋,家庭当时比较富裕。
夏威兄弟三人很早就被父母送去当地私塾读书。在兄弟三人当中,夏威接受能力较强,悟性较高。因而深得父母喜爱,对他寄予厚望。然而,少年夏威就想当一名军人,到战场上带兵打仗。
1908年,广西陆军小学在全广西招收第二期学员,15岁的夏威赶到桂林参加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1911年,夏威从广西陆军小学毕业,直接升入湖北武昌南湖的陆军中学继续学习。学习期满后,入伍见习半年,因为表现突出,夏威又被选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在保定军校,夏威不仅学到了现代军事知识和技能,而且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乡朋友,这对于他以后的军旅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夏威的胞弟夏国璋中学毕业后入湖北法政大学,后与广东籍的学友到上海组建英文传习所,攻读英语,打算留学欧、日。由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激起了夏国璋从军的情怀,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先后入河北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习,随后参加了李宗仁、黄绍竑统一广西的战争和参加了冯玉祥、净锡山的反蒋战争。
兄弟崇文尚武,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保存完好的将军故居更是给后人以美的享受。走在故居的每个角落,无论从哪个角度探寻,我们不得不赞叹主人高深的美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实,这也是容县作为民国将军县的一个合理诠释。”廖勤认为,容县自古就有崇文尚武的风气,人才辈出,再加上固有的宗亲观念等因素,因此民国时期容县籍的将军多达83名,数量之多,仅次于蒋介石家乡浙江奉化县,他们在统一广西的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发展未来,就要了解历史,而了解历史,则要有现存的证据,而他们的故居则为后人提供了现成的材料。这些留存的建筑群以及留传下来的将军传奇故事是研究广西乃至我国建筑史、近现代史、经济史、宗教史等方面的重要物证史料,更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爱乡教育不可多得的文物教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历史已远去,唯有英名留
修葺一新的建筑群已将昔日的沧桑覆盖。幸而在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热心的村民进来,为我们讲述着这座将军楼的沧桑历史以及在他们口中代代相传的将军传奇。
村民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夏威、夏国璋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先后率领部队参加淞沪会战、桂南会战。夏威,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在昆仑关与友军携手消灭了日军精锐之师——“钢军”;夏国璋,第十五军一七四师副师长,在淞沪会战中身先士卒,血战日寇,最终壮烈殉国。1987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夏国璋为革命烈士。2006年8月,在容县容州镇杨叶村宝子岭附近的蜈蚣山为其建纪念碑。
容县解放初期,这所建筑按当时政策没收归国家所有,由沙田乡政府接管并在此办公,土改时政府又把它移交给当地办学使用,作为沙田学区小学的中心校址,原前座改建为学校教室。之后,由于学校扩建而拆除了其它的附属建筑。1988年,落实侨房政策时,政府将别墅的产权重新划归夏威、夏国璋的后人。夏家后人协商后,觉得别墅还是拿来办学更合适。于是,整栋楼又移交给了沙田中学,作为教师办公楼。楼的前院,建起了教室。后院的护楼,也全部用来当教室。再后来,沙田中学在村外有了自己的新校园。
人去楼空、历尽岁月沧桑的将军故居,在今年也迎来了它新的一个转折点。故居现已被修葺一新,廖勤告诉记者,民国时期容县这段显赫的人文历史是容县人民值得骄傲的近代人文遗产。对夏威、夏国璋将军故居进行修复,也是容县县委、县政府保护容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举措。据了解,修复工程总投资为150万元,按照“原址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建筑主楼进行维修加固,以后这里将成为容县又一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重新修复起来的故居,虽然比不过其巅峰时期的规模,但比起破败时,早已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如今,将军叱咤风云的历史已经烟消云散,踩在密密铺着的青砖地面上,我们在这所空荡荡的将军故居里,感受着历史留给后人的无尽的遐想。愿这重新被赋予使命的将军故居,能为那些走近他、又愿意探询他的后人,捡拾起那段共同抗日叱咤风云的历史,将军那些血战沙场感天动地的故事,能一代代激励我们的后人……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
玉林新闻网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