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12-04 第B03版:民生服务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教育部划“师德红线” |
教师十种“越线”行为将受严惩 |
|
作者:
本报记者黄冰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311 |
|
|
|
|
|
|
教师体罚或骚扰学生、收礼、有偿补课,此种现象近年来屡见报端。为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明确指出,教师出现体罚学生、骚扰学生、索要财物、有偿家教等十种违反师德的行为,将受到警告、记过、降职甚至开除的处分。 紧箍咒:教师十种失德行为 将受处分 在征求意见稿中,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这十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包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体罚学生;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等。 教师违反这十种行为之一,将由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核实后对其作出警告、记过、处分、降低职务等级,甚至撤销教师从业资格的处分。 记者调查学校:有偿补课,社会有需求难禁止 《办法》里规定,教师“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将受相应处分。多所学校表示,学校不会组织或要求学生补课,但是教师到校外兼职难杜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晚上或者周末,都闲着没事干,自己就找一些兼职家教工作,帮几个孩子上课,多是朋友之托,给予一些报酬。她表示,单靠教师工资,收入并不高,兼职家教,既可打发业余时间,又能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玉林市教科所欧所长表示,目前要杜绝收礼、有偿补课等行为,有一定困难,这主要是受大环境影响。虽然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教师课后开班收费补课等有偿补课,但社会需要,学生、家长有这方面的需求,教师兼职家教市场就会存在。 “不找老师补课,孩子的学习跟不上。”采访中,一位家长表示,找熟人老师,比较放心,给点报酬那是应该的。 家长:杜绝收礼,全社会都有责任 教师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要受处分,此条明文规定,一些家长和教师有不同的看法。 市民欧女士说起送礼大吐苦水:“我不想送礼,可是自己不送,其他家长都送了,自己倒变得不近人情了,只好跟风而为,而且送礼也不能送小送轻了,不然也担心老师会‘冷落’孩子。”而韦女士则认为,送礼不能完全怪老师,很多家长就是有私心要送礼,导致不送礼的家长难做人,她觉得家长要端正心态,“孩子上幼儿园后,我不会送礼,不会去助长歪风!”韦女士说道。 东明小学陈老师则认为,现在学校对教师收礼管理很严,收礼现象大大减少,如真要送的,都是些小心意,如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在教师节给老师送贺卡、杯子小礼物。 教育,是很神圣的事情。谢女士认为,收礼之风,不只是老师的责任,全社会都有责任。“我一直提倡不送礼,期盼教育能回归本位,教师能回归本位就好。”谢女士说。 专业人士:体罚,不能光“堵”,也要“疏” “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家长们都赞同,但是《办法》对此的笼统规定,让家长也互相矛盾。“孩子在家不听话,去学校才听老师的话,老师严格管教学生好一点。”市民韦女士说道,但是她又非常反对教师体罚孩子,她认为可以罚学生写作、背书。 可是罚抄单词、写作、背书,这又能界定为不是精神上的“变相体罚”吗?教师管教学生时,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教师需承担责任?采访中,不少老师都有此困惑。“打不得,骂不得,但只要出了错,责任全在老师身上,学生一点责任都没有,我们做老师的压力大呀。”在乡村教书的黄老师说道。 “体罚,是坚决不允许的,但不能光‘堵’,还得‘疏导’这就要转化教育。”玉林市教科所欧所长认为,教育不能仅靠学校老师单方面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的配合,多方面注重孩子思想教育的引导,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发现学生闪光点、尊重个性化长处,多鼓励、引导学生,从而促进他们成长。 教育部门:执行难度较大,《办法》还需具体化 “《办法》里的规定,有效规范了教师师德行为,是一种进步,但《办法》还需具体化。”教育部门的一工作人员表示,《办法》有些内容执行起来难度较大,没有进行具体化说明,如收礼行为就难以界定,有可能是家长跟风送礼,或通过向老师送礼以换取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格外关注;也有可能家长和老师熟了,成为朋友,那给老师带点新鲜土特产、小礼物,这是朋友之情;也可以是学生表达对教师感激之情,加深师生情感。所以,这些情况都不好下定论,《办法》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与“法”的冲突。 在市区一小学教书的周老师也表示,一有点风吹草动的新闻,老师就被推到风尖浪口,被家长和社会不分青红皂白而指责。老师也有委屈,他们该怎么做?如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学生屡教不改违反学校纪律,老师该怎样?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是学生公然辱骂老师,殴打老师的情况屡见不鲜,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过!这些,也应该是有关部门要关注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