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3-12-04
2013-12-04 第B03版:民生服务 【字体】大 |默认 |
《生活》系列影像

无声的舞蹈

作者: 本报记者沈善东摄影报道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547
日常的训练课上,老师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听不到音乐声,只能看老师的手语和动作示范。
无论是指导舞蹈练习,还是和学生交流,老师都得用手语。
孩子们在台上表演,指导老师站在舞台四周,用手势给孩子们领舞。
基本功是每天的必练功课,比普通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聋哑舞者才能表演得更从容。
一名女同学的舞鞋破了,她还继续穿着。
    舞蹈和音乐不可分割,因为音乐的烘托,舞蹈有了更加迷人的生命力。而在聋哑孩子的世界里,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他们又是如何翩翩起舞的?
    11月26日,记者走进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练功房,15名女同学正在练习基本功和一些简单的舞蹈节目,这是每天的必练功课。
    教室里音乐声很响亮,但孩子们听不到,她们无法感知音乐的声音。老师站在前面,不停的用手语和动作引导孩子们训练。
    在无声的舞蹈世界里,老师指导孩子们训练最常用的方式是手语指导和动作示范。“单一的动作她们很快就能学会,但串联起来形成舞蹈韵律却很难,她们没办法把握音乐的节奏。”指导老师说,排练成功一个舞蹈,这些聋哑孩子比普通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名同学踢腿训练时腰歪了一下,老师走上前用手语问她是不是累了,鼓励她坚持下去。“我们的老师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刚来学校时首先要学习简单的手语,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学会和聋哑孩子交流。”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睿娴说,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成立开始,学校一直开设有艺术课程,现在学校艺术团有50名孩子学习舞蹈,近年来艺术团参加自治区、玉林市的各种艺术比赛和艺术汇演,尽管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但他们的舞姿仍然成为舞台上最独特的风景。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