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10-15 第A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县底镇农民吟诗作赋倡新风 |
覆盖全镇20个村的100多位农民加入诗社成为“农民诗人”,全镇农民吟诗作赋风气浓郁 |
作者:
韦捷 摄影报道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893 |
|
|
|
 |
随口即来的山歌,声腔入韵。 |
 |
农民诗人李丽光在饶有兴趣即席吟诗。 |
|
|
|
|
山歌作为一种朴素的艺术形式,贴近生活,深受群众欢迎。近日,又是县底镇石龙诗社开展农民吟诗作赋活动日,农民文艺爱好者汇聚在一起,以诗传情,以歌会友,流露出他们对山歌的喜爱和吟诗作赋倡新风带来的快乐。 当天,在县底镇泗关村旧地塘一农家庭院里,农民文艺爱好者一行数人自带乐器,汇聚在一起,拉响二胡,拉起手提琴,敲响扬琴,吹起笛子,欢快地传唱起赞美祖国的山歌,歌声在村庄内激荡回扬,越来越多的村民闻声赶来,热情洋溢地加入了山歌唱的队伍,并即席吟诗作赋,乐此不疲。“绣江河水向东流,祖国解放六四秋,同心共筑中国梦,幸福生活有奔头。”农民山歌手卢定汉才思敏捷,随口即来山歌,古朴自然,清新活泼,小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为了活跃会场气氛,李丽光即席动情地吟起“风雨六旬晋四秋,歌飞华夏舞神州,和谐共展小康眸;国典炮声犹在耳,复兴圆梦喜心头,红旗如海笑声浮。”——《为共和国喝彩》诗词,表达对祖国的爱戴,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和对中国梦的追求。 在现场,县底镇竹山村80高龄的山歌发烧友李文添热衷山歌,常常自编自唱,更喜欢唱山歌活动,尽管年纪大了,但喜欢唱山歌的爱好一直未变,他已经连续三届参加“容县三月三山歌文化节”。他动情地说:“只要有山歌唱,我就一定会去,哪怕是山高水远,因为有舞台、有歌声的地方,就有快乐!”来自冠堂村一位抱小孩的大妈告诉笔者,听山歌是一种享受;本地的山歌都是用本地话来唱,动听通俗又不乏幽默,很受大家欢迎。 据了解,自古以来,县底就有着以诗词记录生活的社会风气,革命时期,县底人更是把诗词歌赋广泛用在宣传革命知识和理想中。1996年,该镇农民自发成立了“石龙诗社”。诗社创始人之一卢定汉是县底镇县底村村民,他说,诗社成员大多为当地农民。平常他们一周集中一天作诗,并就诗作进行评论,诗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大家集中批改。17年间,诗社已经有100多名农民诗人,覆盖了全乡20个村,诗社连续出版了《县底诗词选》7集,《县底史话》2辑,《石龙诗联报》28期,诗社的活动正逐年形成广泛性影响。县底镇农民吟诗作赋的良好风气也越来越浓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