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3-08-19
2013-08-19 第B04版:万花楼 【字体】大 |默认 |

在军歌回响的日子里

作者: 吴敏朝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562
    那些青春与热血、稚嫩与担当的岁月,血与火谱成的军营生活,早已离我远去。但又仿佛在昨天,那嘹亮的军歌声,依然在我的心海里久久地回荡。
    唱军歌,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军歌声,伴随我走过了18年的军旅生涯。
    1968年2月,那年18岁的我入伍来到部队。那时我们部队在中越边境的广西东兴县。
    到新兵连后,唱的第一首军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首队列歌曲,朗朗上口,周指导员教了几次,我们就学会了。之后,周指导员又教我们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在课堂上,在操场上,我们一句一句地跟指导员学唱军歌,军歌在我们的喉咙中吼出,带有几分稚嫩,但雄壮有力。
    军歌恢弘,它是军人坚定的信念和精神。军人用几多豪情组成了这旋律,军人用雄风铁骨打着这节拍。
    那年3月,我们从新兵连分到了老连队。在没有敌情警报的情况下,每当连队集中上课或列队准备吃饭,我们都唱军歌,军歌声在山野间回响。入夜,边关的夜是那样寂静,那板八河汩汩作响的流水声和鸟声、蛙鸣声,在夜半时分是那样清晰,白天跑敌情警报的情景和嘹亮的军歌声,在我这个新兵的脑海中萦绕,难以入眠。
    历览古今中外的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音乐文化独树一帜,它与祖国命运、民族情感、时代步伐紧密相连。在危险的情况下,在艰苦的环境中,军旗下激扬嘹亮的歌声从未歇止过,它伴随人民子弟兵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时代。
    1968年5月,我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撤回海南岛,驻防海口机场和加来机场。在那个阶段,我们部队唱的军歌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歌《人民海军向前进》:“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人民的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防信心强……”还唱《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上荣光……”这两首歌,主题思想是教育部队指战员爱人民海军,爱祖国的海洋,爱岗敬业。这两首歌我们天天唱。歌声唤起了我们作为军人、作为男人的豪情。
    1974年2月,西沙之战打响,我们部队是参战部队。西沙之战胜利后,海政文工团来我们部队慰问演出,海政文工团的男、女高音演员吕文科、卞小珍演唱了《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在那浪飞云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西沙,西沙,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词曲优美,给人一种壮阔、悠远、豪迈的感受。卞小珍还演唱了《泉水叮咚响》,这首歌表达了一个姑娘思念远在海疆服役的心上人的主题。“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去?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请你告诉我的心上人,不要想我也不要想家乡,只要听到这泉水叮咚响,这就是我在他身边轻声歌唱……”这是年轻水兵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也是年轻水兵对祖国海疆的热爱。所以这两首歌曲深受我们海军部队官兵的喜爱,很快便传唱开来,人人都会唱。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这场战争产生了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假如我从战场上归来,让我为妈妈擦去泪花……”这是一首能够蹲在战壕里,或者是准备冲锋的时候唱起来的军歌。我们是参战部队,官兵们唱着这首歌,心中有一种担当,有一种豪情,位卑未敢忘忧国,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够完成党和祖国人民交给的历史使命。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讴歌军人的歌曲成为时代主旋律。
    1980年,歌曲《军港之夜》在我们海军部队中风靡开来。“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作品用简练的歌词把听众带到了优美的军港之夜。静静的夜晚,轻轻的海风,荡漾的海浪,轻摇的战舰,形象地展现了海军战士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广大群众对人民海军的爱戴和赞美。歌词亲切感人,旋律柔美动听。歌曲运用了近似朗诵的演唱方法,把听众十分神奇地带进了夜色恬静的军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反映水兵战斗生活的抒情歌曲,我们学习时唱,开大会时唱,平时也哼上几句。
    1982年春天,我离开所在部队,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读书。这是所直属于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院校。学院十分重视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教育,每天除了学习文化课、出队列操之外,我们还唱军歌,其中一首军歌是《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学院要求学员唱《抗大校歌》,学习继承抗大校风,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贡献力量。
    1984年,《血染的风采》在部队成为热门歌曲。“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是否明白……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是一首纪念自卫还击战的歌曲。原唱者徐良是西安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入伍后参加了自卫还击作战。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就让人感受到军人为国牺牲的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现在唱起来,还是让人为那血与火的岁月发出几多唏嘘几多感慨。
    在那个年代,最为流行的军旅歌曲还有《十五的月亮》和《小草》。《十五的月亮》歌词立意独特,旋律优美动听。“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啊!丰收果里有我的甘甜也有你的甘甜,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是一首全国传唱的军嫂献给丈夫的歌。军人来自老百姓,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我们喜欢这首歌,是因为它有打动人的真情。《小草》歌是教人树立奉献精神的军旅歌曲。“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唱起这首歌来让人想到:军人的奉献岂止在战场。
    军歌铿锵,它是军人魂魄和尊严的集中体现;军歌豪迈动人,它是军人豪情与洒脱的心澜。军歌回响的年华,是青春无悔的年华。让军歌声声回响,永不停息。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