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3-07-04
2013-07-04 第C04版:社会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一个130年历史的古书院,因要重修,牵动了多镇干群的心,他们为了拯救这一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行动起来义无反顾——

众多热心肠 拯救古书院

作者: 记者郭福春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183
为扶阳书院捐款的队伍排成了"长龙"。
    关键词:拯救书院北
    流市白马镇扶阳书院,至今有130年历史,因年久失修,最近在白马、扶新、大伦等镇党员干部、群众群众、成功人士中掀起一股募捐重修的热潮。
    百年书院的浓厚文化底蕴
    扶阳书院是明清以来北流六大书院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书院,建于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整个书院为岭南特色的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有院屋三座,头座七开间,左右重廊,并专设藏书楼一座,四周筑墙合围,屋顶翘角飞檐,脊饰华丽,院内墙头、檐下和屏风门有手绘壁画状元及第、龙吐玉书等30余幅,均为明理求学、习读向仕、修身养德等内容。古书院正门,门额和门联均为大理石石刻。门额上书“扶阳书院”四字,左右门联为嵌名联:“扶舆钟淑气,阳德启文明”,对仗自然、工整,平仄合律,涵义深远,落笔遒劲有力,古朴浑厚。走进书院,仿佛当年琅琅书声萦绕其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扶阳书院就一直作为乡镇政府机关办公场所。1984年,原北流县政府将扶阳书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扶新、大伦三镇在以前统称“扶来”,而扶阳书院是扶来大地的文化根基,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有灵气的地方,是当地人民的精神象征,在当代更是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
    古书院安危触动当地政府群众
    13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书院已经木朽墙残,前院瓦壁画、屏风门本色已褪,屋顶多处破损漏水,特别是后楼西式洋楼已成危房,整座书院,岌岌可危。
    此前,曾在1986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对书院进行过部分修缮。时下,民众要求抢救修复扶阳书院呼声越来越高,白马镇党委、政府顺应民心,决定来一次大的行动——重修书院,计划筹资百万之巨来拯救这一可贵的文化遗产,以再现书院的昔日风采。
    今年5月,白马镇成立了重修扶阳书院筹委会,一位白马籍领导担任筹委会主任,并向社会发出倡议。随即,重修扶阳书院成为当地一个热门话题,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起来,当地外出经商的老板、外出工作者纷纷响应起来。这一行动也感动了其他镇外出经商的老板。
    “七一”晚会募捐款180多万
    7月1日晚,对于白马镇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晚上。党委、政府在镇文体中心举行庆祝“七一”晚会,同时也是重修扶阳书院募捐文艺晚会。在晚会现场,当地的党员干部来了,当地的群众来了,外出经商的老板回来了,外出工作者回来了,其他镇外出经商的老板也来了,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晚会都是当地党委政府、各单位、各村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晚会过程中先后掀起3次募捐高潮,引起了全场轰动。晚会共募捐资金188万多元。其中陈泽坚、何海生、陈天桂、陈宗林4位平政镇籍老板共捐666666.66元,白马籍老板易甲高、易甲福兄弟共捐226666.66元,白马籍老板谢明浩捐100000元。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