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7-01 第C02版:社会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乡村教师创办了一所幼儿园;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她启动了一个减免费用方案—— |
乡村教师办幼儿园,让贫困娃都上得起学 |
|
|
|
|
|
|
“感恩天地,滋润万物;感恩地球,美丽家园;感恩祖国,培养护幼;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6月24日,记者走进博白县博白镇桂花村幼儿园,听到大班的孩子在大声背诵《感恩歌》,他们那因大声背诵而通红的小脸显得特别可爱。然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孩子之所以能坐在如此明亮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归功于一个叫胡勇的老师。 贫困孩子上不起幼儿园 胡勇是桂花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年50岁。她1981年参加工作,在山村小学已默默耕耘了32个春秋。由于教的是一年级,胡老师深有体会,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创造意识、合作能力、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都存在不少问题。她认为,孩子在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应该要得到正确的引导,于是在2012年春季,她在家人的支持下,筹资50多万元创办了一个幼儿园。 由于学前教育的意识在偏远农村还没得到普及,胡老师就带着幼儿园的老师,走家串户去发动适龄儿童进园学习。当她一家一户去发动的时候,很多家庭的贫困面貌让她难过。 一个叫郑伟强的孩子,已经5岁了,他渴望与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幼儿园,可家里无钱送他去读。“孩子每天都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背书包上学。”孩子的奶奶心酸地对胡老师说。原来,孩子的父亲出了车祸,右脑严重受伤,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在外打工艰难维持。父亲治病,家里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根本无钱送小伟强上幼儿园。 在学生郑馨雨家中,胡老师看到他们一家5口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里,父亲腿残疾,母亲有眼疾,对他们来说,生活的色彩是那么暗淡无光。“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这样的家庭,我又怎么可以去责备他们不送孩子上幼儿园呢?我又怎能开得了口去劝他们应该送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呢?”胡勇说起她当时的心情。“只要你愿意把孩子送来,所有的费用,我全免了。”胡勇当下就向家长作出承诺。 自己掏钱实行减免费用方案 经过走访,胡勇发现,像郑伟强、郑馨雨这样贫困的家庭还有很多,每个贫困的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难。胡老师的内心受触动很大,她思考着能有什么办法让这些贫困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热切想帮助这些孩子的想法一直在脑海盘旋,这让她翻来覆去睡不着。思来想去,一个为贫困家庭孩子免去一切学杂费的大胆想法在她心中成型。 第二天,胡勇马上召开家庭大会。“我以为这个想法会遭到家人的反对,说服词我都想好了,甚至还想过,如果他们不同意,我就自己做。”然而,让她感到惊讶的是,自己的丈夫、儿子、儿媳都同意她的做法,并给予了金钱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经过全家的讨论,胡勇制定了一个减免费用的8条方案:1.孤儿一切费用全免;2.烈士、军属子女一切费用全免;3.残疾人子女一切费用全免;4.教师子女一切费用全免;5.单亲家庭孩子免学费;6.双亲同胞的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免一个孩子的学费;7.在本园就读的每个幼儿,每人减100元学费,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贫困家庭的子女有特殊照顾;8.家住在冲蒙、贵圩、榕胆岭这3个最偏远的山区幼儿免学费,每个学生每期只收书杂费50元,每天伙食费7元,按实际来园的天数计算。为了确保孩子路上安全,由家长亲自接送。 贫困孩子也能快乐上学 胡老师的方案一出,很多家长都不相信会有“免费上幼儿园”这样的好事,甚至还质疑她的办园动机;她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理解,都说她傻,办幼儿园不赚钱,还要贴钱进去。对于这些,胡老师都不以为然,“我在山村教坛教了32个春秋,深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只是想以我现有的能力,让村里所有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这也是我的理想。”她觉得这件事自己做得值,问心无愧。她表示,每次看到园里的孩子在唱歌、跳舞、大声诵读,那些活泼可爱的表情和天真爽朗的笑声,她心里总会感到一阵阵的温暖。 胡勇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很多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桂花幼儿园来就读。胡老师的大儿媳是幼师专业毕业的,对幼儿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于是她任命儿媳为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成立至今,共接收了80多名孩子。通过减免方案,为140人次的孩子减免了各种费用,合计3.3万元。 希望更多人来关爱农村娃 坚持理想不容易,随着幼儿园学生人数的增多,胡勇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人这辈子,不管钱有多少,官有多大,都不叫本事,关键看你能给社会做多大贡献。” 桂花村地处偏僻,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在家。留守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看着,在村头巷尾跑着玩,没上幼儿园,很多家长也不愿意交钱送孩子去上幼儿园。 “城里的小孩早早地进幼儿园学习知识,而我们农村的小孩只能跑着玩,以后,拿什么跟人家比?”胡老师说,“我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快快乐乐地上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