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6-20 第C02版:社会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绝不让一个“迷途”孩子掉队 |
—记“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玉州区禁毒民警辛姗 |
作者:
叶万松 实习生 曾译萱 通讯员 黎勇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964 |
|
|
|
 |
辛姗在对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
|
|
|
|
有人说,禁毒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有人说,禁毒民警是在刀尖上行走,辛姗就在这刀尖上行走了将近十年。 近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禁毒基金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2012年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通报表彰了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辛姗荣获“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以柔克刚,善打攻心战 近年来,吸毒人员呈年轻化趋势,玉州区禁毒民警辛姗接触的吸毒人员也就从70后、80后,到现在的90后。“这些涉毒的孩子,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大多缺乏管教,缺少家庭的温暖。其实他们本性并不坏,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辛姗说。 去年2月,玉州禁毒大队在某宾馆抓获了5名吸毒人员(4男1女)。吸毒少女名叫小玲(化名),稚气未脱,浓妆艳抹、穿着暴露。审讯过程中,小玲态度轻浮嚣张。让她通知父母,她却说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小玲极度推诿的态度引起了辛姗的警觉。“她年纪这么小,很容易误入歧途,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于是,辛姗开始采用迂回战术,耐心跟小玲彻夜长谈。辛姗真诚的态度终于将小玲先前的敌视抵触心理消除了。小玲告诉辛姗,她的父母并未出外务工,而是在工业品市场经商。 得知消息的父母异常震惊,并迅速赶来禁毒大队。小玲父亲告知辛姗,他们一家人现在工业品市场做小生意,小玲初中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家中帮忙。春节以后家人在玉州区某事业单位为她找了份临时工的工作。 “如果不是我们通知,她的家人还不知道她已经辞了工作,在社会上游荡,还染上毒品。”辛姗说。 事后一个多月,辛姗接到小玲的电话说,“我已经远离了那些吸毒的朋友,并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过得很开心。” 绝不放弃任何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 多年来,通过辛姗热心、诚心的感化及正确的引导,不仅使一批因子女吸毒、痛苦不堪的家庭走出了困境,更让戒毒、防毒防病知识深入人心。 “我的孩子有吸毒行为,我们夫妻俩管教不了,请求公安机关管教,实在没有办法了。”在玉州禁毒大队,不时有因子女误入歧途,染上毒瘾的父母上门寻求帮助。 辛姗从不居高临下地教育人,“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就是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她会单独与未成年人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后再对症下药。 去年12月,禁毒大队在玉州区某娱乐场所查获了66名正在吸食毒品K粉的人员。在乌烟瘴气的包厢内,辛姗发现了4名一脸稚气的少女。经审讯得知,这4名少女仍是未成年的在校生,因为经常与社会无业青年混迹于各类娱乐场所。经不住诱骗,开始吸食毒品K粉。基于她们现在属初犯且未吸毒成瘾,辛姗对她们进行耐心教育:“K粉就是一种新型毒品。它与海洛因一样会使人形成瘾癖。上瘾后对身体伤害很大,会骨瘦如柴。对家庭来说,一旦吸食毒品成瘾了,面临的就是家破人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她还结合自己经办的典型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4名少女终于迷途知返。在离开玉州禁毒大队时,她们感激地对辛姗说:“谢谢警察姐姐。请你放心,我们保证以后远离毒品和那些损友。” 筑起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的第一道防线 针对吸毒人员趋向年轻化的态势,辛姗将宣传工作重心转移到学校。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禁毒知识宣传教育,辛姗主动联系团委、教育部门、辖区学校,定期深入校园举办禁毒知识讲座,将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贯穿到日常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为了上好每一堂毒品预防教育课,辛姗查阅了大量的毒品资料,收集整理了大量发生在玉州区的案例,从中选择学生们较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内容。 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毒品的预防等基本常识,以及部分地方存在学生吸毒而导致严重后果等,是她禁毒宣传的重点。她还从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讲解。“通过讲座,使广大在校学生深刻感受到毒品的危害,引导他们从小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毒品侵袭。” 为了有力地提高广大群众对禁毒知识的知晓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防毒、拒毒的意识,辛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利用农贸集市日,在人群集中地段摆设禁毒宣传咨询台,开展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印制禁毒宣传册、禁毒宣传画、合成毒品防范手册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品,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外出返乡务工人员、农民、农村留守儿童等在节假日期间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御毒品危害。 最近几年,新型毒品层出不穷,辛姗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毒品不除,社会不宁;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把毒品除掉。”辛姗坚定地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