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4-23 第B04版:旅游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平塘村的“凤凰传奇” |
|
作者:
□本报记者邹江宋建州何志国谢艳红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426 |
|
|
|
|
|
|
石奇:藏在房子里的巨石 我们从玉林出发往陆川方向走,在距米场镇8公里处往左拐进一条水泥路,大约10分钟的车程,便进入平塘村。随着两边的山岭越来越多,扑入视野的是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 年轻的村主任李俊勇在村委会见到我们,便说:“我们步行进山吧!”我们有些诧异,有那么近的山吗?李俊勇说着就带我们走。从村委会往回走约500米拐进一条人工开辟的山路,沿着鸡母冲水库的山路爬升,约30分钟便看到前方被茂密植被掩映着几座依山而建的雄伟建筑物。“那是凤凰山的核心风景区。” 走近一看,这里是一个小山庄,小山庄里建筑不多,但很有特色,有一座八面有窗的八角楼、一座三层建筑的居住楼,还有一座宽阔露台的水泥吊脚楼,旁边有一排平房。建筑门前屋后种着柚树、芒果树、杨桃树、桑葚树等近十种果树,一条曲径通入,满眼的绿色、满鼻的花香、满耳的鸟鸣声……仿佛误入世外桃源。 山庄里散落着形状怪异的巨石,令人称奇的是,有些巨石居然藏在建筑里。在水泥吊脚楼的第一层,我们看到一块长约7米、宽约2米、高约3米的长形巨石,巨石的表面有着类似脚印的痕迹,大小不一,有的如成人脚掌那么大,有的像小孩的脚丫,还有一排整齐排列的脚印……村民说这是仙人从天上飞临巨石,然后步行下来留下的脚印。他们顺着石头的地势建起房子来保护它们。在八角楼也藏有3块巨石。“难道是史前恐龙留下的足迹?”记者心中充满疑问。 水奇:怪石中流淌出“牛奶” “快来看,水变成‘牛奶’了!”我们还在研究巨石时,有村民已经在外面叫嚷起来,并纷纷拿出矿泉水桶抢着接水。我们跑出去看,果然从山上引水下来的水笼头里喷出一股股乳白色的水,如牛奶一般。用矿泉水瓶装满了一瓶,静放半分钟之后,乳白色的水自下而上逐渐澄清,无沉淀物无杂质。记者摇晃也不再呈乳白色,但再加入一些乳泉水,瓶中水如被激活一般,再次呈乳白色。“这水能喝的,我们在这里等了一个星期,今天才出乳泉水。”旁边一位等着接水的村民急切地告诉我们。记者试尝此水,感觉口感清洌,比山泉水更为甘美,喝完还有淡淡的回甘。“这水怎么会变乳白色呢?”记者纳闷。“我们也不解,以前有医科大的专家来检测过,说这是可以直接引用的山泉水。”李俊勇告诉记者,水是从附近石山中一个山泉眼引来的,大多数时候水都是无色透明的,与山泉水无二,喷出“乳汁”毫无规律,有时一个星期都没有,有时天天喷,为此,“乳泉”被村民神化了,说喝了“乳泉”水能包治百病,当地的村民包括远在玉林都有人专程到此地运水。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记者也很难相信真有乳泉。但乳泉是怎么形成的呢?记者回来后进行百度,没能找到答案,倒是发现广西桂平西山乳泉的描述与凤凰山的这个乳泉极为相似。据说此水含有比较丰富的微量元素,在养生方面有功效。而乳泉的成因至今还没有科学的解释。 人奇:退休老师的“愚公移山” 小山庄里建有一个展馆,里面陈列着图片、文字、实物,说明这座山有着一段传奇的革命经历。原来凤凰山地处北流及陆川交界,周边山林茂密,进退自如,地下工作者以此为据点发动群众,为陆川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段历史的保护是现年70岁的退休女教师谭永坤用了21年的时间发动村民义务开发的。”李俊勇说,记者急于想见这位传奇人物,但村民说她下山采购去了。众人带着“寻隐者不遇”的遗憾正要离开时,眼尖的李俊勇看到远方的山路上出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谭老师回来了!” 谭永坤一身黑色衣服,身材消瘦,脸庞被晒得黝黑,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完全不似一个有70岁高龄的老人。谁也不曾想到,这位老教师在20年前却因百病缠身不得不提前病退。1992年,谭老师回到老家平塘村休养,发现了凤凰山的乳泉,于是就在附近搭建一间简易房子,过着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没想到身体逐渐变好。谭老师觉得凤凰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山水有助于养生,于是她开始自力更生修路,想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凤凰山恩泽。也许是谭老师的精神感动了村民,很多村民自愿出资出力跟她一起修路,“刚开始的5公里山路就是村民用锄头锄出来的。” 谭老师说,凤凰山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她有义务为开发保护这里的“红色旅游”作贡献。21年来,谭老师把自己的工资全部投入到景区建设中,还发动自己的子女、村民一起投入建设,“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块石头都是我们自己搭建的。”谭老师自豪地说。 山奇:大山里隐藏着一座神秘的明清建筑 午饭后,70岁的谭老师说要带我们去探访一座明清建筑,说着她拿起一把铁锄就出发了。我们跟着她翻过凤凰山背,眼前展现一派壮阔的山景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原来以为海拔532米的凤凰山不过是一座小山岭,没想到山后面居然隐藏着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而这片山脉也让我们“看山跑死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岭,70岁的谭老师一直轻松地走在前面,而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跟在后面,太伤自尊了。 经过一段艰苦的山路行军后,眼前的山岭终于出现了一座城堡式的建筑,这座建筑给人的感觉很简朴,内外墙是黄泥拌合石灰浆垒筑而成,厚度均超过60厘米以上,经历数百年风雨,仍然坚硬如新。在墙上密集着外窄内宽的梯形枪口,里面的人可以向外射击,外面的敌人却伤害不到他们。 “这个城堡叫童云寨,修建于明末清初之时,当时兵荒马乱,周边村民常受散兵之乱的迫害,于是一个叫童云的人率领村民在此修建这样一个防御建筑,一旦有兵匪到来,村民即到此避难。”谭老师介绍说。 童云寨有一个现象至今让村民不解:因为这种灰土建筑的材料必须要用水搅拌,周边却没有任何水源,那么它是如何筑实的呢?至今没有人能回答。 下山时,我们问李俊勇,凤凰山何以得名?李俊勇指着远处的凤凰山叫我们看,夕阳下,凤凰山犹如一只大鸟展翅而飞,而谭老师的小山庄就坐落在羽翼之下。也许,凤凰的传奇也由此而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