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4-23 第B01版:汽车视界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突围后销量时代 |
|
|
|
|
|
|
中国汽车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这不仅是指汽车业告别了过去十年的“黄金时期”,进入了个位数的增长阶段,同时中国汽车业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增长通道,“后销量时代”的挑战正在来临。 上海国际车展前夜,市场信号正在释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汽车市场摆脱了去年疲软的态势,重新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乘用车销量达到44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7%。 谋求销量的高增长是中国车企最简单的命题,曾几何时,“先做大再做强”的思路指导着众多汽车品牌的市场策略,但当成本压缩无法抵消经销商的疯狂降价时,渠道危机自然爆发,单店销售超千辆的汽车4S店,却依旧利润微薄。 豪华车遭遇渠道盈利危机的同时,其他品牌也难独善其身。目前,日系车企仍在经历市场下滑的阵痛,销售终端的价格如“脱缰野马”般不断下行,对此,日系车商纷纷启动了提升品牌和服务水平的计划,希望在挽回消费者信心的同时,也能够使销售价格止跌回升。 国产品牌方面,日前,奇瑞发布新的品牌战略计划,抛弃了2009年创建的三大子品牌,精减产品组合,将旗下产品重归奇瑞品牌上市;长城汽车则将哈弗品牌独立出来,为旗下最具赢利能力的SUV搭建全新的经销商网络。除了强化品牌塑造外,比亚迪、江淮还通过延长售后服务时间,以增强消费者对于自身品质的信心。 与此同时,销量目标逼迫汽车厂商不得不改变营销模式,花样百出的促销手段虽然解决了暂时的销量饥渴,但对于一些没有议价能力的汽车品牌来说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得不承认,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掩盖了中国汽车市场太多的缺陷,如今面对全新的增长时期,“调整,再出发”成为各大厂商的当务之急。 虽然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仍保持在8%的增长速度,同时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率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市场增速逐渐放缓是难以回避的事实,当蛋糕越来越小,有限的市场规模更加考验着汽车厂商的营销能力和盈利能力。 至此,中国汽车市场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增长通道,新的市场环境将对企业销量、经营质量、产品技术与品牌塑造进行全方位考验。(本报综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