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3-26 第B04版:旅游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春天里, |
□本报记者何志国实习生李莉思 |
|
|
|
|
|
重走寒山西线,让栏目组的几位老记都有些兴奋。十年前,几位老记都爬过寒山,那里的石径斜长,植被繁茂,山涧流水,鸟语花香,让老记们印象深刻。此次故地重走,寒山会有怎样的变化,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老记们拭目以待。3月20日早上10时,六西村的梁叔、陶叔带着我们一行五人从六西村出发,上寒山。砍刀辟出一条溯溪上山线路 梁叔、陶叔是老寒山,对寒山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他们看到我们全副武装的样子,也很兴奋,说,今天就带你们走一条“新路”吧。 从六西村出发,很快便开始上山。寒山的生态好,在山脚就感觉出来了。郁郁葱葱的植被将山体包裹得密密实实,远处的绿色深处有云雾弥漫,像给寒山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刚上山时,春天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两旁的植被泛着深浅不一的绿色,微风飘来阵阵芬芳,令人神清气爽。往上走没多久,就听到淙淙流水叮咚作响。梁叔突然拐进丛林中,拿着砍刀辟开挡路的荆棘,硬生生开出一条路,我们也二话不说,一头钻进密林中。原来梁叔要带我们沿着溪水逆流而上。因为走的人少,这条路湿漉漉的长满了青苔,十分打滑,手脚并用是不可避免的。溯溪而上的这条路离上山的主道并不远,有时还会重叠,我们是遇水淌水,遇山爬山,遇路走路,时而森林穿越,时而涧水淌过、时而拾级而上……沿途虽寸步难行,但却步步皆景。奇花异草,扑面而来;蜂蝶引路,黄莺啼叫;树木参天,植被遍地;山泉流水,叮咚作响。光是那山涧溪流,姿态万千。若是遇到有山势落差的地方还能形成一个小瀑布,水花泛白直下,水声喧哗。 梁叔说,这条水路夏天走非常舒服,可以赶走燥热,如果贪凉,还可以躺在岩石上任流水冲刷,非常刺激。 这条路走得艰难,却不枯燥,我们拿着相机边走边拍,拍出了不少写意的风景佳作。喜欢摄影的刘记贪恋于景色,落在后面,跟我们走散了。但不用担心,条条道路通罗马,寒山的神奇在于,不管怎样走,你都能找到那条主路。后来,我们又在半山腰的草坪相遇了。走进绿野仙踪的魔幻世界 时而逆水行走,时而拾级而上。随着深入到寒山的腹部,寒山就像一个魔幻世界,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寒山的植被保护得太好了!一路走来,我们仿佛走在绿野仙踪的童话世界里。”刘记对寒山的生态赞不绝口,她最喜欢一直通往山顶的林荫主道。这条主道因两旁植被保护得好,十年间都已经长高长茂盛,天然地搭起一条绿色长廊,重新铺设的台阶宽大而平缓,铺洒着厚厚的落荫,人在里面走,很少被太阳晒着,仿佛走在阴凉的绿色隧道里。每当走上主道,68岁的陶叔就喜欢打开他随身携带的放音机,放出高亢的民族歌曲,边走边唱,那种闲适的享受,仿佛是在悠闲地散步。 接近山顶时,石阶上的一摊落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抬头上望,我们欣喜若狂——头顶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仔细看来,这一串串“葡萄”实际上是树上结的花朵,花瓣呈三片状,两片大一片小,一朵串一朵垂直悬挂,远看像葡萄,又像风铃。问梁叔、陶叔,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他们说,以前都没发现,好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突然冒出来!”这种充满魔幻的回答,让我们无限想象。寒山,到底还有多少“魔幻”待人去发现? 十年后重走寒山西线,我们欣慰地看到,这里的植被完好,生态优美、村民的保护意识依然很强。曾经为保护这片生态而努力的刘记和邱记更是感慨万分。如果没有十年前的那次村民护山,或许现在的寒山西线已经荒芜。六西村的村民护山,成为远近一带的佳话,也引得山水回报,郁郁青山,潺潺流水,就是明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