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3-02-26
2013-02-26 第B02版:教育园地
【字体】
大 |
默认 |
小
一样的寒假,,不一样的经历
作者: □本报通讯员韦捷摄影报道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743
青年志愿者给"小候鸟"递上水和食品,温暖返乡路。
农村娃在地里帮助父母挖天冬。
小观众们在愉悦氛围中体验民间采茶戏的魅力。
共享快乐时光。
爱心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
编者按:中小学生们或短或长的寒假结束了,同学们又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回头看看,转瞬即过的假期里,他们都做了什么?他们又都收获了什么?是精彩还是单调?本报通讯员新春走基层,走访了一些中小学生和部分家长,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缤纷绚丽的寒假生活和形式不一的幸福快乐。
“小候鸟”踏上返乡路
随着广东朱三角工厂春节前相继放假,一批批民工采取骑摩托车返回家乡,途经玉容一级公路返乡的玉林、贵港、钦州等区内骑摩托车返乡的农民工日益增加,又是一年春运时,在这个千军万马的洪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弱小的身影,他们随着父母来来往往,采取骑摩托奔波在城市和乡村间,脸上有笑容,也有茫然。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四处忙碌,他们也像“候鸟”,跟着迁徙。2月5日,笔者在容县城南客运站旁边搭起两个大帐篷的“春运爱心驿站”看到,跟随父母在异乡生活的两名小学生像“候鸟”一般,开始陆续返回故乡。虽然路途辛苦,但有着父母的陪伴,归乡路上也就多了一分幸福。
农民工子女,温暖如春
“红色羽绒服,还有新文具、新棉被……谢谢阿姨,我很喜欢,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这些呢?这都是我一直嚷着让妈妈给买的啊!”11岁女孩杨晓祥捧着节日慰问品用稚嫩的声音兴奋地说道。
年关将近,寒意料峭,而容县部分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还缺乏必要的过冬物资,年货也无法筹办。容县妇联积极发动该县的多家单位和女企业家,向特困留守妇女、特困家庭儿童(农民工子女)进行爱心捐助,最终筹集了1939件棉衣、40床棉被以及面条、大米、花生油等物资一批。春节前夕,玉林市、容县两级巾帼志愿者在容县石寨镇石寨村举行“巾帼送温暖、爱心献社会”活动启动仪式,现场20多名特困家庭儿童得捐助,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辜负社会和家人的期望;用爱温暖农民工子女的心,使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爱,温暖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茁壮成长。
看“村晚”放风筝逛游园会
寒假开始,容县县底镇文化站及时完善的免费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服务设施,为留守儿童打造第二校园和第二课堂;新春佳节期间,各乡镇文化站举办有趣的游园活动,孩子们个个高高兴兴,兴致盎然地玩“贴鼻子”、“夹玻璃弹子”、“抢椅子”、“套圈”等游戏及猜谜语、送福字等多项活动,以满足孩子多元化过年需求,丰富假期生活,成为农村孩子们寒假、春节期间的乐园。笔者从容西、县底、自良等乡镇了解到,镇文化站还上演“村晚”,各村的“村晚”节目大都是自编自演的,歌唱农民新生活的节目。2月11日晚笔者走进县底镇文化站,一下子就被大会堂里热闹的气氛感染了,文化盛宴,丰富多彩,欢笑声荡漾在“村晚”,看着台上演员夸张而欢快的表演,孩子们也乐成一团,与台上的演员互动,孩子们在享受文化盛宴中欢度新春佳节。
农村娃走向田间干农活
寒假已经过去大半,容县一些农村的孩子在完成寒假作业的同时为家里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这些劳动与体验当中丰富了寒假生活,不仅帮助了父母,而且学会了感恩。笔者在罗江镇竹良村采访中发现,眼前这个瘦小略带羞涩的11岁女孩小雨晨,做饭、炒菜、洗衣样样拿手,是父母的好帮手。她每天到田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她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劳动,她终于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父母赚钱养育自己供他们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
爱我就多陪陪我吧
2月11日,笔者在容县火车站广场看到,许多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玩得小脸都红彤彤的。家住在容县六王镇谭和村的12岁的梁心萍,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回家,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弟弟,每逢放假她就只能回到家里每天做完作业,帮爷爷、奶奶洗碗、喂鸡,空闲的时候只能跳跳绳、看电视,姐弟俩也没其他玩伴,她说还不如在学校里热闹。梁心萍小朋友对笔者说:“今天,令我激动的是平时都很忙的爸爸、妈妈今天主动说要陪我和弟弟去放风筝。我感到很开心,很幸福,今天,我不只是因为风筝飞起来了我才那样高兴的,希望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陪我和弟弟就感到更幸福更快乐哦!”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
玉林新闻网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