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3-01-30
2013-01-30 第B04版:文化视野 【字体】大 |默认 |

“群乐”呜呜童心欢

作者: ★冯求国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134
    概况 “群乐”是什么?是一个近似梨形圆锥体、上世纪40年代玉林儿童们的玩具之一。相似北方的陀螺,据文史所载:国人玩陀螺历史悠久,各地都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也喜欢玩。玉林“群乐”是否由外地传入,若是,玉林“群乐”就是经过技术改进创新的玩具,北方的陀螺足部是没有脚钉的,用鞭猛力抽打一阵,才能转动。相比之下,玉林“群乐”有几大特点:群乐足部有脚钉,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小,可减小摩擦力;操作不是一阵抽打,用绳子绕上一拉,落地就快速转起来;转动时发出呜呜的响亮声,由强到弱,十分动听:转动时不但自转,还能侧身直径约一米转一至二圈,后再定点转;转动时有声有形,犹如美女翩翩起舞,使人心旷神怡,因此,人人玩而不厌;不但一个人玩可以自娱,而且也能三五成群共乐,真正起到名副其实的群乐。“群乐”既是玩具名又是游戏名。
    制作 群乐是没有卖的,要玩就得自己动手做。它的结构很简单,材料只是一截木材,一枚方或圆铁钉,一根麻绳。木材的选用有放番桃木、老水的松木,越结实的材质越好,但是,加工的难度也会越大。当时一般选用番桃木,为了加工方便、省时,选择直径45毫米左右的木料较为恰当。这样圆周的加工量少,只是削去顶部和下部的一部分木料,制作重点是顶尖和底部留给打脚钉点,要成中心线,要求圆周线对中心点的半径误差尽量减少。加工的最后工序要精工细作,必要时在河沙中磨光。随后工件细端向上固定,打入铁钉,留出距端面10毫米左右,然后将露出的下端磨出钝斧口状。儿童们想得周到,制群乐时一起做两个,一个留为备用。儿童制群乐,心灵手巧,一弯一直只用一张刀。
    游玩 群乐制好后,先是自己学,第一步是学会放转,第二步是学会放响,第三步是学会放准。前两步容易做到,第三步就要相当长时间,须在比赛中不断提高。玩群乐常称来群乐或劈群乐,所谓放得准,就是在比赛中用自己的群乐劈别人放在地上的群乐,标准是:劈中地上的群乐,自己的群乐落地要转二三圈,称为有偶,如果劈不中或虽劈中落地无偶,就得把自己的群乐放到地上让别人劈,依此类推,不断变换角色。来群乐有两人就可比赛,自己的群乐劈对方的,相反亦然。有三五人者,先抽签分出先后次序,最末者将自己的群乐放在地下,任参与人员依次序用各自的群乐劈。直径五六十毫米的群乐,被称为群乐头,用来比赛,有些小群乐的木纹是较直、质地较软者,竟然有被劈成两边的现象。每场群乐比赛结束,各人的群乐都是伤痕累累、面目全非。聪明的儿童,赛群乐时带两个来,一个是任别人劈的,一个是专给劈别人的。虽然如此,用多了群乐的表面都有凹凸不平,为此有空就得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儿童的勤奋精神和智力。儿童劈群乐劈出了技能、劈出了智慧、劈出了健康。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