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12-17
2012-12-17 第B04版:万花楼 【字体】大 |默认 |

一个皮防医生心中的“防、治、养”

□林雪萍

作者: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786
    从广西医科大研究生院毕业成为一个皮肤性病科医生,到现在近三个月了,从接触医学到学习研究到临床实践,对医学观的思索,我认为“防、治、养”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体系。三者关系密不可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让人类不被或少被疾病侵扰,让患者得到良好的医治,让病人的痛苦得到减轻,让患者增强生活的信心是一个医生的良心体现和愿望,也是医生的天职。
    第一个病人让我知道“防”更重要。我在皮防站接诊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41岁的男子,经过病学询问,得知他是一个外地来务工的建筑工人。因长期在外地务工,没有与配偶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在没有正确的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与别的女性发生了性关系,染上了性病。我发现这个病人除了病情给他带来的痛苦之外还有很大的后悔情绪。经过观察和询问,这个病人不但有侥幸的心理还严重缺少皮肤性病的防控知识,导致染上了性病。在了解后还发现他们工地还有不少类似的现象。我对此患者作出了医学处理的同时,耐心地对他进行医疗卫生知识的讲解,进行防治宣传。
    作为一个医生和皮肤性病防治工作者,我本能地想到,皮肤性病是传染性较强的疾病,这个患者及其身边的人是一些很有必要的皮肤性病宣传教育的群体对象,如果有恰当的宣传教育方式,对有效预防皮肤性病的传播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取得了该患者同意,我就向他免费提供了100份皮肤性病防控知识宣传书画,让他带回工地,给工人们学习防控知识。还给他留了我的联系电话,让群众方便咨询有关知识。
    此患者回去后也实实在在地当了义务宣传员,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后来有些群众也打过电话来咨询医疗卫生知识。有些群众还打电话邀请我到工地去当场解说和处理有关的医疗卫生问题。每当我接到这种电话,不但不觉得厌烦,相反觉得很欣慰,认为自己读书学到的理论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不仅应用于来皮防站内看病的患者,还应用于普通的群众,让更多的人懂得更多的预防知识,减少皮肤性病的发病几率。这就是我一个皮防医生的心愿。这是我在皮防站坐诊接的第一个病人。我想,我以后接的每一个病人,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向他们和尽可能地向他们身边的人传授防治性病的知识,这是我的职业的职责所在,也是我的信条。
    不想让义诊成为作秀,让“治”落到实处。在皮防站工作以后,减轻病人的痛苦也是我心中的信条。细细一想,患了皮肤性病的人能够来到医院看病,除了有足够的看病的钱之外还要有防治的意识,和来医院看病的能力。在我们这个社会上还有一个弱势或者是特殊的群体,就是看不起病或没有来医院看病的能力或没有防治意识的人。我们当医生的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义诊。我们皮防站也组织过一些义诊。第一次义诊,我们来到一个村里热闹的地方设了义诊台,开展了义诊活动。我没有满足于坐在义诊台上“守株待兔”,而是主动联系了村干部,寻找村里最需要帮助的病人。经过了解,村里有一个老太太,已经78岁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她患上了皮肤病,防治意识差,且没有足够的钱去医院看病,年纪大了,行动也不方便。我得知这一情况,就主动到她家找到她,给她做了义诊。这个老太太的病得到了医治,我非常欣慰。给没有医治能力的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和治疗,这是我的另一个信条。
    让经过医治的患者得到好“养”。定期安排特定病人的回访,让经过治疗的特殊患者有效抵抗疾病的危害,增强生活的信心,这是我心中的“养”,也是我的一个信条。皮防站是政府防治麻风病人的一个重要的机构,对麻风病患者的定期回访,是我们的一项职责。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一个村里的一名贫困的麻风病患者的回访。我们来到这个患者家里时,由于患者得了麻风病后手脚骨质吸收、畸形,已基本丧失了劳动力,所以很穷,缺衣少吃,穿着一条破旧的短裤,没有鞋子穿,疗养没有得到好的保障,这个人的生活信心也很弱了。看到这个情景,虽然我不是他的亲人,但是痛心的感觉一下子涌向我的心头,我想,他也是人,他有幸来到这个社会,不幸患了麻风病,就应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我们回访组临走时我特意走在最后,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仅有的83元钱捐给了这个患者。在他颤抖着手接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防、治、养”三个字将成为我今后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坚定的理念。我决心为人类的健康付出自己的学识和关爱。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