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09-22 第A04版:特别报道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纵论 |
中国(玉林)中小企业发展论坛 |
|
|
|
|
|
时间:9月23日下午2:30~5:30 地点:玉林国际会展中心 主题:中小微企业的培育、生存和发展 探讨中小微企业面临生产成本高、税费重、融资难等热点问题,交流经验,研究措施,更好地服务、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保育钧 演讲嘉宾 演讲题目:《2012宏观经济与企业发展商机》 保育钧,蒙古族,江苏南通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现任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企业家研修学堂委员会主席、北京盛帆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高级编辑。196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7年至1969年任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辑。1970年至1988年历任人民日报社国内部编辑、政文部负责人、科教部主任、报社编辑、秘书长兼老干部局局长。1988年至1996年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1996年任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1998年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2000年任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梅萌 主持嘉宾 梅萌,清华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现任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兼任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秘书长、亚洲科技园协会(ASPA)副主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席会会长,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常委。 本科毕业留校后历任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等职务。自1994年起,受命创办清华科技园,自此一直从事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产学研合作等问题有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提出的科技园“四聚”模式理论,对科技园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梅萌还承担、参与《中关村发展纲要》、《中关村科技园研究》等北京市重点课题的工作,并负责清华大学的《清华科技园发展纲要》课题研究和实施工作,同时还作为负责人承担“中国大学科技园协会”的筹组工作,参与《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纲要》的起草工作。在研究和总结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职能与孵化体系、清华科技园的理念和发展战略等基础上,于2004年主编出版了《空间与梦想——中国大学科技园研究》一书。2010参与科技部“企业创新之道”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创新型案例》一书。 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在清华大学开设了《科技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计划》、《创办新企业》等课程,致力于在大学校园培育创新人才、弘扬创业文化,其中《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计划》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选修课程。 在长期的清华科技园发展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摇篮计划”、“钻石计划”等形式辅导孵育了众多高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其任主任的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还集聚了上百家海外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成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成就斐然。 陈乃醒演讲嘉宾 演讲题目:《略论小微企业转型及其路径与政策体系建设》 陈乃醒,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主编,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律、科技人才学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亚太中小企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工业经济、企业管理研究,发表研究报告、专访、论文等800余篇,出版专著(独著、合著、主编或副主编)50余本,多项研究成果获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特别在中小企业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中小企业专著,理论体系被社会普遍认同,多项建议被政府采纳,为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常接受电视台、平面媒体、网络等访谈,接受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等邀请,开展课题研究、咨询、作学术报告等。多次接受国外研究机构、大学邀请,参加研讨会、开展讲学等学术交流。多篇论文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刊物发表。近期研究题目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发展与目标模式定位》。 胡迟 演讲嘉宾 演讲题目:《新时期中小企业的成长策略》 胡迟,男,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以来,分别在财政部综合司、某中央企业、中国企业联合会从事企业成长战略、宏观经济运行等领域的分析、研究。 在国内主流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有多篇论文被国外媒体及《新华文摘》引用及转载。 曾经被授予“新时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管理学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