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09-12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一个发源于农业社会有关雷雨电的图腾文化节为何能在当今焕发生机?记者采访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
雷祖节的文化魅力 |
|
作者:
□本报记者邹江通讯员梁锐青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259 |
|
|
|
 |
巡游队伍中的猪、牛、羊、狗等动物模型表明畜牧兴旺、五谷丰登仍然是农民祈福的主题之一。 |
|
|
|
|
近日玉林受台风影响,雷声隆隆,风雨大作。这时一个与雷雨有关的农村文化节——雷祖文化节在靠近玉林城区的玉州区大塘镇举行,吸引了城内外成千上万人到此观游。这个发源于农业社会有关雷雨电的图腾文化为何能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是什么?记者亲临其境感受到了其中的文化魅力。 狂欢的文化节 8月11日早上9时,大塘圩的雷祖殿已经是人声鼎沸,随着一声锣响,集聚附近的游行队伍开始按顺序排列,巡游街巷、乡村。这个有着3000多人的大队伍由玉州区大塘镇大塘村和北流市大里镇、新圩镇的一些自然村的村民组成。巡游演出人员多数为青壮年男子,他们或抬着牛、猪、鸡、狗等畜禽雕塑,或舞狮、舞龙、扭秧歌,或干脆扮成喜庆的大头人拿着葵扇四处逗乐。“狂欢”是这个从农业社会产生的文化节最直接的表露形式。这天的大塘镇各个自然村,村村扎彩门,供桌上摆满了三牲、糖果,巡游从早上9点多钟一直到下午2点多才结束。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站在高处观望,只见一条类似“五彩长龙”的巡游队伍蜿蜒于大街小巷、村头田陌间,从“龙头”到“龙尾”足足有五六公里长。“长龙”经过的地方都是夹路欢迎、观游的人群,每到一地,鞭炮齐鸣,鼓掌声、欢呼声、锣鼓声响成一片。整个境况可用“蔚然壮观、万人同庆”来形容。 文化节的由来 文献记载,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是管雷雨的神。这个雷祖,玉林人俗称为雷公。每年农历六月廿四,相传是雷祖的生日,《明史》记载:“六月廿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凡建有雷祖庙的地方,农历六月廿四这天,四乡八里的民众香客,会聚雷祖庙,三牲大礼,烧香供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雷祖的形象在各个地方、各个时期并不统一,大多数地方其形象特征是“猴脸、尖嘴的黑面神”,大塘的雷祖形象与此类似。 据记者了解,目前雷祖文化比较兴盛的地方集中于华南地区,特别是以雷州半岛为中心辐射附近的玉林、茂名等两广交界地带,这个区域也是中国雷电雨最频繁的地方。像广东雷州城西南2.5公里之英榜山的雷祖祠,是全国有名的雷祖庙之一,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林的雷祖庙,最出名的要数大塘圩上的雷祖殿了。大塘圩坐落在玉州区大塘镇、北流市大里镇的一圩跨两镇上。在这个有着独特风土人情的地理区域拥有这个建于明代的大塘雷祖庙,于是就有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纽带作用。玉林的雷祖文化现在影响区域,主要是玉州区的城北街道、大塘镇及北流的大里、新圩等镇。 雷祖文化的起源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色彩。据大塘圩的老者介绍,历来为鱼米之乡的大塘有一年遇上罕见的旱灾,农田干涸,大片农作物枯死。一向为农产品集散地的大塘圩也深受影响,交易清淡。一日,圩上的数位老人同一晚同时梦见一位黑面神即雷祖,拿着风雨旗在布雨兴云,驱邪扶正以佑万民。第二天一早,村民备好三牲酒礼跪求雷祖大帝显神威,降雨救民,正当大家祈祷之时,天上布满黑云,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解除了旱情,人们欢欣鼓舞。于是迅速集资兴建了雷祖殿来拜念雷祖的恩典。 这个形象凶神恶煞的传说人物之所以得到大塘周边民众的喜欢,还有着一个独特的地理及心理因素。大塘、大里等地在大容山脚下,古时常有老虎出没,惊吓伤害群众,在玉林及北流的古文献就记录有多起发生在大塘、大里、新圩等地老虎吃人事件。但是每逢雷雨交加时节,这些不怕人的老虎就龟缩在山林中不敢出来。于是当地人只要发现老虎出现在村落,就号召人们同时擂鼓,声大如雷,老虎就会落荒而逃,从此不敢出来搞祸害。人们把这看作是雷祖神光普照。明朝时,大塘圩附近18条村的民众经合议,决定每逢闰六月廿四,联合举行恭请雷祖大巡游活动,这一民间祭祀活动一直维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原因,雷祖殿改为政府办公地点。直到1994年至1995年间,雷祖殿复建,恢复农历六月廿四、三年一大游的传统。今年是闰年,也是龙年,并且是三年一度的“雷祖诞”大庆,所以今年的游行是历年来最为壮观的。 传承的现代性 这个从农业社会传承到现代的文化节,原来依靠的物质及精神基础早已经不复存在,为何雷祖文化仍旧能传承至今,并能成为当地旅游文化一个响亮的品牌呢?这是记者此行探寻的一个重点。 在此次文化节中,记者认识了住在玉林城区竹美社区的小杜,他们一家五口人回到母亲的家乡——大塘村,外公全家以丰盛的饭菜欢迎他们回来。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小杜的闺友——小罗与她的福建男朋友小康。第一次来到此地的小罗、小康非常喜欢这里的人情氛围。当天7万多人的大塘镇,家家户户包凉粽,做咸糕、卷馅粉、乙子饽,劏鸡。热情好客的大塘人邀请亲朋好友到来,品美食、共游街、话感受。“这里的人情之美让我迷恋,每户人家不论是否认识,都热情地以好酒好菜相待入门客人,这天也成为春节之外大塘人第二个团聚的节日!” 玉林文化时空研究会的禤先生探讨了其中内在的文化心理:“雷祖文化节其实就是一种祈福文化,平安、欢乐、团聚是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情结,这是节日传承到现在最核心的心理因素!”而这种祈福文化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已经成为当地特色和谐文化,节日里,各村都挂上了诸如“共庆龙年雷祖诞,大塘人民欢迎你!”“平安大塘,共创和谐!”“千秋雷祖诞,万众喜同欢!”等横幅标语。 此情此景就这样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