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09-12 第B02版:教育园地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外省大学新生的 “玉师印象” |
|
作者:
□本报见习记者钟小启实习生李珍王裕文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679 |
|
|
|
|
|
|
9月8日至9日,又一届大学新生携着他们的梦想和期待,走进了玉林师范学院。他们之中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外省地区,其家乡在地域风情、生活习惯、环境气候等方面和玉林相比,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他们来到玉林师范学院的初次印象如何,他们为何来到这里,他们的梦想是什么?记者走近了这些千里迢迢而来的外省大学生。 大学的初次印象 “玉林师范学院的校园很漂亮,花丛遍布,绿荫浓浓,这里有很多负责任的老师,还有一帮热情接待我们的学长、学姐,我想,我已经喜欢上这里了。”谈及对玉林师院的初次印象,来自贵州省贵阳市的韦思琪一脸兴奋。 9月6日中午,韦思琪和她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玉林,刚进入校门就被学长、学姐热情接待,带领她办理新生注册、交学费、办理医保等各种入学手续,帮忙买床上用品,帮忙整理宿舍床铺…… 来到这里俨然在家里的感觉,以及校园的美丽、城市的休闲让韦思琪忘却了遥远奔波而来的疲倦,她的脸上总是挂着一副灿烂的笑容。初来乍到的韦思琪心里充满的更多是兴奋和期待,她告诉记者,很高兴能来到玉林,希望在这里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让我的大学过的丰富充实,锻炼自己。 9月7日,来自遥远北方天津市的王绘雄同学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带上简单的行李,怀揣着自己的语文教师梦不远千里来到玉城。与家乡相隔2600多公里,王绘雄在玉师得到了如家般温暖的接待。搬行李,接待家长,注册、缴费、找宿舍,一路都有学长、学姐的带领,“师兄、师姐都很热情,说话也很友好,有位师姐还给我倒了一杯水,给我感觉特别亲切。”这些生活上的细节,让王绘雄很快喜欢上了这里,“一次在外面吃粉,老板娘还亲切地问他够不够吃。” 生活地域上的差异 “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和韦思琪家乡凉爽的贵阳相比,玉林的天气显然热了些,尽管来之前有所了解,但是现在也着实让她有点不适应,“来到这里我也想念家乡和朋友了。”来到玉林师院,韦思琪没有带电脑过来,她经常会在手机登上QQ,和朋友保持联系着。韦思琪生活在贵州,喜欢吃辣,玉林的饮食对她而言,比较清淡,但也觉得不错。 刚到玉林的那一个晚上,韦思琪便与爸爸、妈妈来到市中心逛街,她告诉记者,玉林没有像其他大城市的生活节奏那么快,但是这里的休闲让自己感觉很舒服。 王绘雄来到这里的几天,代班师兄李寿敏待他们如亲兄弟般,经常关心他们生活是否习惯,耐心引导他们正式步入大学生活。“在家里主要是以面食为主,这边的饮食淡了点。” 刚来两天的王绘雄很快就适应了这里,8日下午,记者在师院西区演示厅看到他已经像个东道主,忙上忙下,帮助新同学搬行李、找宿舍。 梦想之帆开始起航 和许多同学一样,韦思琪没有选择贵州省的大学,都是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开拓自己的视野。她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教师,因为高考目标是成都师范大学,分数出来后她与目标失之交臂了,但收到玉林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韦思琪也很快就忘记那一份失落,因为学前教育是她最喜欢的专业。 “学会坚持,珍惜一切,尽力做到最好”,这是韦思琪的人生格言,她这样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首先把学业放在首位,为自己的教师梦努力奋斗;其次把相关的证书都拿到,丰富自己;如果玉林师院将来有研究生点,她还会在这里考取研究生。 “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语文教师,我也相信我能在这个热情的校园里为梦想加大砝码。”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王绘雄,家里姥姥、姥爷和妈妈都是教师,耳濡目染的他从小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他说,这里的图书馆比他们以前高中的图书馆多很多资料,如今他可以尽情地阅读各种书刊了。 “做一个挺拔的学子,不狂妄,不沉郁,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未来”,一条这样的横幅挂在玉林师范学院西校区教学楼门口,显得格外醒目。今年,玉林师范学院招生共4400多人,他们来自全国五湖四海,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初到玉林,每个人的初次印象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选择了玉林,这里将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