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07-30
2012-07-30 第B01版:焦点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我国新一代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

作者: 王敏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876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王敏)记者29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在该集团第六研究院点火试验获得成功。这将为我国2014年实现长征5号火箭首飞以及进行后续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等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现阶段我国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是70吨左右,火箭的运载能力9吨上下。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压补燃循环系统,是世界航天动力领域的“珠峰”。其推力比我国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提高60%以上,运载能力是原来的三倍左右;不仅采用的推进剂、循环方式与常规发动机不同,在最高压力、涡轮功率、推进剂流量等设计参数上,也比现有发动机高出数倍,在推力吨位、性能方面有大幅度提高。
    与常规发动机相比,液氧煤油发动机还具备诸多优点:一是推力大;二是没有污染,液氧和煤油都是环保燃料,而且易于存贮和运输;三是经济,比常规发动机推进剂便宜60%;四是可靠性高;五是可重复使用。
    两个月前,国防科工局刚刚完成了对该型号发动机的项目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完全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此前,以推举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圆满完成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为代表的我国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中国航天同时加快了新旧更迭的步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介绍,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大大加快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
    据了解,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著名火箭发动机专家、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谭永华介绍,研制过程中,为了解决高低温、高压、强氧化、高转速、大功率等问题,六院与相关单位一起研制开发了近50种新材料,包括高强度耐氧化的不锈钢、高温合金、纳米涂层、镀层、橡胶等等。在新工艺方面,通过技术攻关突破了30多项关键工艺,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新材料、新工艺一经问世,就受到其它行业的关注和应用,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