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07-25
2012-07-25 第B02版:教育园地 【字体】大 |默认 |

历史课堂因问题教学而精彩

作者: □容县绿荫中学宋食良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611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彻底转变教学思想,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实施问题教学,历史这门充满灵动的智慧之学一定会勃发出无穷的生命力而变得更加精彩。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做法:
    首先,设计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创设悬念情景的最佳位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上到“孔子”这一内容时,首先设计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父母希望你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回应:“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学生也许没有想到,学习内容这么古老,问题却和自己的生活这么贴近,学习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其次为了说明孔子“仁”的思想,我向学生询问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怎样相处呢?在有困难的时候?在荣誉面前?……”“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讲诚信,谦让……”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奔涌而来。“学了孔子的言论,你对孔子的话有什么看法?”我进一步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我不同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那得看是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也要具体分析。比如很多人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捐献给灾区,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吗?”……学生的这些观点虽然还很稚嫩,但也隐含着智慧的火花,融入了学生自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其次,设置问题力求精益求精。
    问题设计既要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又要新颖有启发性,体现创新精神。《难忘九一八》这一课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在布置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2)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态度如何?(3)西安事变的结局如何?为什么能够出现这样的结局?(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这四个问题,相互关联,环环紧扣,其目的是让学生明显地感到思维的困难,从而引发他们为解决困难积极思维的热情,以推动他们思维活动的一步步深化。
    第三、积极诱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掌握新知,提出疑问,积极诱导,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介绍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课时,针对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点,我引导学生联系唐朝的对外交往史,顺便介绍西方国家的新航路开辟活动及其结果,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全球一体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你认为对外交往中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根据已知的史实,结合自己的分析与认识,各抒己见,虽然见解还难免稚拙,但这些问题已经对历史之于现实的意义进行了挖掘,真正体现了学习历史的作用: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第四、学习信息反馈交流,启发导学,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我通过练习探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历史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例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把学生带回古代,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国之君你会采用哪一党派的主张?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成果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师在倾听、感受、体验中,谈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其次,我又设计出“作为现代人应该怎样利用诸子百家学说的思想主张这一问题”。根据学生知识延伸的具体情况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捕捉德育教育点和创新思维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问题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只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问题教学并持之以恒,一定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更有活力。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