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07-25
2012-07-25 第B01版:焦点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青岛

缘何能经受暴雨的考验?

防汛能力强不能全归功德国,德国造排水系统只占三十分之一

作者: 张旭东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647
    新华社青岛7月24日专电(记者张旭东)北京特大暴雨引发了人们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关注。7月初,青岛同样遭遇特大暴雨,但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运转让人满意,市区未出现交通瘫痪和内涝。那青岛能经受暴雨考验的秘密是什么?
    青岛市排水管理部门介绍,青岛排水系统能经受暴雨的考验,首先得益于青岛的地形,青岛是沿海丘陵地形,降雨时积得快,排得也快,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有很大优势。同时,青岛市区三面环海,排水终端直接面对大海,排水管道的水可以迅速排出。
    据介绍,在青岛前海一线有大大小小的雨水管道排海口20多处,其中栈桥附近排水管道较大,宽3米、高2.5米,市区雨水经过排水管道收集,在这样的排海口迅速流入大海。
    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排水管道被人们津津乐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国时期的排水管道沿用至今只有80余公里,而现在青岛的排水管道长达2900多公里,因此绝大多数管道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
“青岛排水重现期的设计均高于国家标准。”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雨水管道的设计是以最大雨水流量为根据的,所谓重现期,是一个水文概念,即所采用的最大暴雨量为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国家标准是0.5年至3年,青岛主干道排水重现期一般是3年至5年,部分暗渠甚至达到10年至20年的标准。”
    此外,青岛市借鉴德国排水管道建设的先进经验,实行雨污分流,即雨水和污水在不同管道中处理,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污水对近海海洋水质的影响,而且提高对雨水排放网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城市排涝。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