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06-15
2012-06-15 第A02版:玉林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一名普通的水库移民凭着自己的勤奋、智慧,在年过四旬时实现了一个漂亮的跨越——

一名水库移民与他的亿元产业梦想

作者: □本报记者邹江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228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水库移民,却依靠自己的勤劳节俭,成为大家公认的致富典型;他富而思进,在年过40岁时重新创业,带领众多水库移民种植高效益的名贵中草药——铁皮石斛,闯出了一条水库移民致富的新路子,从而把自己的村庄打造成广西水库移民的“石斛第一村”。他就是广西容县浩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卢振棠。
    勤劳致富的现代“庖丁”
    车在满是绿色的山岭中穿行,车窗外美丽宽阔的宁冲水库一路伴随,记者目的地——宁冲山枣移民村屯就是坐落于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环境中。而卢振棠是村中715名水库搬迁移民中的一员,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宁冲水库,他的父辈从原来平原地带迁移到现在山区,田少山多是这些移民必须面对的现实。1968年出生的他很小就意识单靠家中人均水田面积0.03公顷(0.4亩)的地根本不足以谋生活。于是,从10多岁起就跟随长辈开始了“杀猪佬”的营生,一做就是30年。
    30年的“杀猪佬”营生,给这名中等个子的中年人留下最明显的痕迹是那双粗壮又灵活的大手,这双手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让一头大肥猪如古代庖丁解牛般“动刀甚微,豁然已解”;而且卖肉时不用称秤,只要顾客报出斤两,他一刀而过,重量丝毫不差,堪称“一刀准”。卢振棠说这都是靠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攒下的“职业本钱”:每天凌晨3时就要起床杀猪,然后再用大约一个白天的时间卖猪肉,1年365日几乎没有什么休息、娱乐的时间。
    周而复始这样单调的工作,他却并不厌烦,靠着勤劳、耐心、细致、诚信,在这个不断有新人加入的行业,他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成为水库移民的村民中率先致富的典型,家中建起漂亮的小别墅,现代家电样样俱全。
    年过四旬重新创业
    与一般屠户只是埋头做事不同,卢振棠是一个容易吸收新事物的人,他在家中很早就拉起了宽带,利用空闲的时间上网了解农村致富的信息。这与他心中一个始终不能释怀的梦想相关:“山枣移民村虽然人均田地少,然而自然环境好,我一定要找到一个高效益、市场前景好、能够形成产业化的项目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这种想法随着他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强烈,终于在2010年12月发生了“质变”:今后不再做屠户了,改行重新再做“农民”!他的这一举动让全村人吃惊不小,他的这个“农民”代价可不轻,几乎让他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入进去。老卢如此痴迷种植的作物是一种叫“铁皮石斛”的名贵中草药,其野生资源在国内几乎绝迹。然而这样冒险是否值得呢?
    老卢说自己不是盲目的人,为搞这个项目,他整整搞了近3年的市场调查才决定介入。直到今天卢振棠向记者介绍,仍然难抑其发现这个“新大陆”的兴奋之情、“铁皮石斛具有预防、治疗、保健的作用,在中国传统中医中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又有‘千金草’、‘软黄金’之称,被江浙、两广、福建一带人视为保健珍品,属常用的中药材和中成药配方药,国内制药厂每年需要石斛数十万公斤,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容县水库库区早晚温差大,空气湿润,无污染,非常适宜石斛生长,山区农民一直有种植石斛的传统习惯。对比其他品种,规模种植铁皮石斛显然是发展库区经济的最好选择之一。”记者事后曾经专门就铁皮石斛收购价到玉林中药港作调查,药商说铁皮石斛在市场一直比较紧俏,按今年铁皮石斛鲜品每公斤收购价1200元计算,1年1亩地大约产400公斤,其亩产值可以达到50万元!
    勤学好问靠科技致富
    在卢振棠家中配置有空调、温度计、湿度表等类似科学实验室的育苗房,穿着白大褂的他拿着培养瓶仔细观察瓶中幼芽生长的情况,并抄录下每天空气湿度、温度及幼芽生长的情况;在他亲手搭置的大棚种植基地中,他手把手指导工人如何建起石斛的“生长床”,每天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喷洒水,保持适当的温度……这样的卢振棠完全颠覆了他原来的“杀猪佬”的形象,俨然一个科研工作者。
    卢振棠说,自己刚开始从事石斛种植业也是两眼一抹黑,然而他相信勤能补拙,科技能致富。于是他不但在网上搜索资料,还买来一大堆科技书籍恶补,结合自己种植不断熟悉石斛生长特性,从而调整提高种植技术。对一些难点问题他专门请来玉林洋平石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实地调研,大家一起研究解决。
    经过1年多的摸索,他的种植基地步入了正轨,其育苗成功率相当高,吸引了桂、粤两地种植户争相前来收购。现在育苗房已经产生相当高的经济效益,基本上可以不断满足种植基地的扩充与投入。
    组建合作社打造“第一村”
    在自己种植石斛成功后,卢振棠开始逐步实现心中的“蓝图”——引领所有水库移民及周边村民种植铁皮石斛,打造石斛种植特色专业村。
    在山枣移民村屯,记者看到一幅与别的农村完全不同的情景,在很多农户的楼顶、农田中搭建起一个个大棚,大棚中摆放着一张张放满了树皮碎粒的铁床,这就是专门种植铁皮石斛的“床田”。去年5月在容县移民局的帮助下,卢振棠就组建起容县浩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农户中以统一技术、统一供苗、统一收购的方式发展铁皮石斛种植,短短数月时间就发展水库移民种植户120多户,种植面积4公顷,现在山枣移民村屯已经被自治区移民局定为广西水库移民的“石斛第一村”。卢振棠准备用3年的时间在容县发展3000户农户种植铁皮石斛66公顷,并形成年产值超3亿元的支柱产业。
    现在,卢振棠每天都是这样充满信心地努力着。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