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03-14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谈玉林北部婚俗 |
|
|
|
|
|
|
前几年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千百年来玉林北部的蒲塘、洛阳、北市一带的婚俗封建而且落后,一些做法不可理喻。比如“洞房花烛夜”的陪房制,新婚当晚新娘家几个女人守着新娘不让新郎同房。另外“三朝”须“回门”(即回娘家)等。 笔者是玉林北部人,我认为玉林北部的婚俗既有它的科学性,也有它的趣味性。当然还有世代沿袭的历史传统习俗在其中。 北部的男女婚配虽然也很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在定婚之前,男女双方都会先见过面,要彼此满意或基本满意,这就是俗话说的“睇人”。媒人在“睇人”前,一般会分别到男女双方家中介绍对方的情况,双方家庭认为可以接触后,媒人会定一个地方让男女双方见面。见面时,一般男女双方会带几个“眼镜”,即一起帮看对方的好朋友。“睇人”实质上是看看“长相”。一般情况下,女的如眼圈黑,男的如腰长腿短会受嫌点。双方基本满意后,就另定一个时间,女方会带几个人到男方家去“睇屋”。去看男方家有没有屋,有多少间,屋的状况如何,如果以后嫁过来,会住哪一间等。“睇屋”满意后,即互换“生辰八字”即“睇生辰”。算命先生拿双方“生辰”做一番推敲,如无“刑剋”,即可谈婚嫁矣! 正式嫁娶前,一般民间会搞一个“订婚”仪式。订婚时,男方须送点彩礼到女方家,并且男女双方家里一般会请上几桌酒,宣布“订婚、定婚”。“订婚”后,主要由男家做主,“睇日”,即定结婚日子。结婚日子定后,男方会征求女方家里意见,一般情况下,女方家里会顺从男方家里的意见。但这时,女方家里会提出结婚彩礼要求,而且通常提得很具体,毫不含糊,诸如迎娶当日要多少养奶钱、多少斤猪肉、多少只鸡、多少饼干糖果、多少斤酒等等。双方商定后,迎娶时须如数送足,如短斤少两,闹得双方很不愉快的事常有发生。有的地方送帖送礼不一定在结婚日子送,也有择日提前送的。 结婚前几日,新娘通常躲在闺房里“哭嫁”。“哭嫁”词一般是四句,内容一般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责怪”父母狠心把她嫁出去,希望兄弟姐妹在她出嫁后常去看她并在家照顾好父母等等。“哭嫁”最初几日常常是“假哭”(不出眼泪),结婚当日拜别父母时才是真哭,大部分新娘哭天抢地,涕泪横流,父母也大部分潸然泪下,亲属亲戚朋友为之动容! 结婚当日,男方接亲队伍一般是上午出发,中午到女方家,午饭后新郎新娘拜别新娘父母,下午三四点回到新郎家,五点前举行“拜堂”仪式。20世纪50年代以前,接新娘一般用四人轿,60年代以后,一般用自行车。当然,到了21世纪,大多是用小汽车接了。 改革开放前,玉林北片的乡村道路不是很发达,接亲队伍遇到过小河小溪,沟坎竹桥等,车、轿不方便过,这时候新娘须由新郎背过去。接亲队伍回到家门时,通常要烧一通鞭炮,门口聚满了亲朋好友,一睹新娘新郎风采。从我懂事开始,我未见过新娘盖头,新娘也大部分不化妆。只是打扮得比平常漂亮一点。入门时,新娘通常由本家有儿有女的大嫂打伞接引,如遇到新娘例假(即俗话说的“带红”),是须先告知男方家的。男方家会准备一壶柠檬茶之类,从门口一直斟延至厅堂,新娘须沿着茶迹走。拜高堂祖先、拜父母、夫妻对拜等俗称“拜堂”。“拜堂”前的一个仪式是“点烛”。“点烛”通常由有儿女的长兄或叔伯来点。边点边念“四句”,诸如“点烛光光,新人拜堂;百年偕老,五世其昌”、“点烛光光,新人拜堂;今年一对,明年两双(意为双生贵子)”之类。 “拜堂”后,宴席就开始了。这时,新郎新娘由父母领着向每一桌的客人“捧茶”,认识这些亲朋戚友。通常亲朋戚友会给一些小赏钱。饭后,新娘进洞房。入洞房时,有的地方会提示新娘先进左脚,后进右脚。洞房门口通常贴“麒麟在此”四字。洞房的梳妆台边会有一个米桶,放米桶的地方,也贴有“麒麟在此”字样,米桶内装五谷杂粮,芹、葱、蒜等,意为有吃有穿,“勤、通、会算”。米桶边还会放一盏一直亮着的油灯,这盏灯会一直亮到第二天,意为“前途光明、红红火火,承接香火”等。新房的床是依风水先生定的时辰来架的,“搁床”通常由有儿有女的男人进行。床安装安放好后,新房会放进一群小孩,小孩通常男女都有,男多女少。小孩进房后,新郎家中大嫂会向床上撒几把钱币、花生、枣子、糖果,让小孩上床去抢拿。意为生活甜蜜,早生贵子,日后子孙满堂!另外,梳妆镜不能正面对着床,有禁忌! 玉林北部没有闹洞房的习惯,但有陪房制(陪房制近年才不流行)。新婚当晚,新郎是不能和新娘同床共枕的,新郎须另找地方睡觉。新娘在新婚当晚,由送嫁大嫂、至亲的一两个姐妹陪伴,几个人一床。前文说到有人撰文说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在我们北部体现不到,封建、落后。笔者揣摩了一下,我觉得先人旧例也有他的科学之处。新郎为结婚忙了几天,喝酒又多,休息又不好,猴急急去同房,影响生育,有时还会出问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第二天也不迟! 新婚当晚,陪房大嫂会“教授”新娘很多知识。如没结婚不梳髻,结婚后要梳髻,髻如何梳。结婚时,娘家通常会送出嫁女一枚银针,这枚银针,既用来当簪别髻,又可在同房时如发生意外(即指民间所说的“马上风”),如何当针灸工具使用。夫妇睡觉的位置也有讲究,起码新婚时是男睡内女睡外,睡觉时男可以跨过女,女不能跨过男,男尊女卑。另外,陪房大嫂还会叮嘱第二晚同房时,要多扎几条裤带,并打上结让新郎慢慢褪,让新郎知道“好东西”来之不易,以后珍惜。有的陪房大嫂还会教育枕头怎么用,如何孝顺公婆,怀孕时怎么保胎、生产时应注意哪些事。比如怀孕了不能跳高跑低,不坐樟木凳子,不吃芳香行气的药和菜,不搽香精油精,生育时要用开水烫过的碗片、竹篾片,不能用铁片,刀具等割脐带。经验丰富的还会讲到天文地理、鸡毛蒜皮、三教九流、忠孝悌义,不一而足。陪房作用,可谓大矣! 第二天早上叫“拜茶朝”,新郎新娘要给家中长辈等拜见、敬茶。拜茶结束后,新娘一般去挑水、认识“水井”,并表示“勤快”。到水井时,一般新娘会放几个钱币到水井中,一感谢源头活水;二表示吃水不忘挖井人;三是井中常放养有鱼,鱼生活在井中,会显示井水很安全,给几个钱鱼儿,表示对“守护者”的感谢;四是村井一般一年会洗井一次,洗井人洗井时捡了这些钱,算是对洗井人的酬谢。 第二晚夫妻同房。第三天早上新郎送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新姑爷上门,对岳父母全家对新娘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甚在情理之中。在岳父母家吃了午饭后,新郎回家,新娘一般过两三天才回夫家。同房一夜隔开两三天,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女方健康,并能防止新婚感染。前人之例,真的可圈可点。 玉林北部的婚俗各乡镇各村也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比较而言客家和“地佬”差异会多一点,客家一般不提倡“陪房”,而且讨老婆时,个子大的女人会比较受青睐,所谓“十大九不输”。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不少旧的婚俗已经不再遵行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