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03-14
2012-03-14 第B04版:文化视野 【字体】大 |默认 |

别具风味的红糖煎木薯饽

作者: □史秋兰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984
    提到木薯饽,一些老人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难吃。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那只是一种迫不得已而吃之的食品,困难时期,粮食不足,只能吃这种粗糙的杂粮来充饥。随着时代的发展,木薯饽的做法也在不断成熟,逐渐形成独特的风味,受到众多市民的喜爱。
    现年83岁的李崇丰老人可以说是现代特色木薯饽的制作始祖。李师傅是福绵管理区樟木镇人,一开始他是做高粱馒头饽的,后来看到当地盛产木薯,遂打起了做木薯饽的主意。虽然有了做高粱馒头饽的经验,但李师傅还是在刚开始做木薯饽的时候不得要领,经过十年的反复实验,他终于做出了晶莹剔透、柔软香甜的木薯饽。把木薯饽做好的李师傅并不吝啬自己的手艺,他多次把这门手艺教给别人。
    现在玉林城区摆摊卖木薯饽的宁老板就是李师傅的徒弟,得到师傅真传的宁老板在玉林卖木薯饽已经有两三年了。他告诉笔者,木薯饽做工考究,程序非常多,用两个字形容就是“麻烦”。先是将上好的木薯去皮切片、泡水、晒干,然后碾磨成木薯粉,碾成粉末状后还得用筛子筛两次,筛出粗糙的小粉粒,只要那些非常细滑的木薯粉,为的是保证弄出来的木薯饽细嫩、软滑。接下来还要把木薯粉煮熟,揉成粉团后切成片状,这还只是完成了前期制作,后面还要用红糖水煎煮。用红糖水煎煮也是很讲究方法的,恰到好处的拿捏方可制成独特的风味。把木薯饽放到锅里,等它差不多粘锅了就放糖水,糖水要很甜的那种。放糖水了还得两边翻煎,直到木薯饽的颜色变得黄里透红即可。
    学会做木薯饽的宁老板又教会了妻子陈女士,夫妻俩结伴在玉林城区打开了木薯饽这个特色市场。当天下午时分,在陈女士的摊口,笔者看到不断有市民前来买木薯饽吃,人多的时候,陈女士甚至忙不过来。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其块根富含淀粉,素有“淀粉之王”之美称。同时木薯营养成分丰富,含有钾、钙、镁、维生素C等,具有亮发、健脑、明目、温肺、和胃等功效。木薯性寒、味苦,中医认为,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而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作用。中医认为,一般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木薯、红糖两者结合,具有清热滋补、和胃健脾等作用。红糖的甜度高、风味独特且具有增加色泽的作用,用于煎制木薯饽不但可以增加香气,更能同时增添营养与健
康。不得不说这是一道值得品尝的风味小吃!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