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03-14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桃红娇娆醉诗翁桃红娇娆醉诗翁 |
——赏读白居易桃花诗 |
|
|
 |
天地悠悠(赖国辉作) |
|
|
|
|
在我国的十大名花谱中,虽然桃花榜上无名,但是,姿色娇娆丽艳的桃花,以其色艳花繁且花期早而广受世人喜好,尤受文人钟爱赞赏,故而我国历代诗人写桃花诗独多。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他生逢乱世,辗转漂泊,仕途艰难,但他爱桃之心不可夺。每到一地栽桃赏花,拟人喻理,作诗赋文,美妙如画。他与桃花有关的诗作名篇迭出,且对栽养桃花有颇深的研究。 幼年时代的白居易家居关中东部下邽(今渭南市),这里贫瘠的黄土地喜长桃李,春花灼红艳丽。他自小就养成了种树莳花的良习,长成后才思敏捷,能诗善文,喜乐山水。那年踏春郊游桃林,面对满目灼灼桃红,即兴写下《下邽庄南桃花》诗曰:“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当然,艳丽可人的桃花是为爱桃种桃的人绽开的。白居易年纪不大就离家求学游历,到他外出流离十余年后回归故里时,虽然桃李依旧,但已是物是人非。他“追思昔日行,感伤故游处;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重到渭上旧居》,白居易感叹光阴如水,日月更替之快,人生易老。 贞元年,白居易进京擢进士后官授校书郎。家居近郊华阳观附近,人似花正红,春赏更弥珍。他常在春夜月下踱步桃园,和韵吟诗,思接千载,情思飞扬。他的《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诗:“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坐惜群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借花念人,好景难再。白居易一生尚崇自然,钟情桃花,对桃花的迷情到了痴醉程度。每到春雨飘飞,柳绿桃红时节,他便呼朋邀友赏花诗酒,尽情陶醉于桃林花下,诗酒杯中。“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从这首《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可见白居易的爱桃情痴如此执迷。 元和年间,白居易宦海沉浮,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尽管失意,思想苦闷,曾写过“花非花,雾非雾”的春梦似朝云的朦胧之作,但江南的美山秀水很快就淡化了他的心头郁闷,爱上了那片土地。那年初夏登匡庐,寻幽趣,突见大林寺桃花仍在吐艳怒放,他惊讶地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原来,大林寺位于香炉峰顶,海拔高春归迟,在这里看到晚开的桃花更惹人喜爱。 后他又奉调忠州任职,居东坡,又作《种桃杏》曰:“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之后不几年时间,东坡上杏桃成林,春花似锦。看到自己亲手栽培长成的一片杏桃春花夏叶,心感慰藉,作诗赞曰:“最忆东坡红烂漫,野桃山杏水林檎。”百花俱发,独钟夭桃。他曾《寄题忠州小楼桃花》:“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红艳娇娆的桃花伴他度过了谪居江州和三峡的艰难岁月。 唐文宗当政后白居易被召回京,升任刑部要职,但此时的他几经磨砺沉浮,已是宠辱不惊,心淡如水,更多的是寄情林泉山水,桃花诗酒。春日寻桃曲江畔,即兴占《晚桃花》一首:“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明赋桃花实状自身,对在朝为官心生厌烦。“村杏野桃繁似雪,行人不醉为谁开。赖逢山县卢明府,引我花前劝一杯。”晚年的白居易仍然痴心不改,爱桃如初。但逢外出巡察或闲暇游历,每遇僚属故交常饮酒赋诗,于桃林叙旧,以花会友,以酒会友,把酒赏花吟诗成了他晚年的一大乐事。闲暇之余他回味人面桃花,随作《种桃歌》曰:“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命酒树下饮,停杯拾余葩。因桃忽自感,悲吒成狂歌。”这些脍炙人口的桃花诗,也算是白居易诗翁集平生事业,托桃树花事的终极总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