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11-29 第A03版:时政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制裁下的叙利亚走向何方制裁下的叙利亚走向何方制裁下的叙利亚走向何方 |
□新华社记者李震 |
作者:
郝亚琳曹欣阳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586 |
|
|
|
 |
▲11月27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一名参加抗议的男子从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画像前经过。
(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
 |
▲11月27日,人们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游行示威,抗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对叙实施制裁的决定。(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
|
|
|
|
由于叙利亚政府没有在阿盟规定的最后期限内签署同意向其派遣观察团的协议,阿盟27日在开罗召开紧急外长会议,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包括禁止叙高级官员出访阿拉伯国家、停止与叙中央银行的交往、冻结叙政府资金、中止与叙央行业务及暂停向叙投资等。 分析人士指出,阿盟的最新制裁将使本已陷入困境的叙利亚经济雪上加霜,民生活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但对巴沙尔政权一时还难以构成致命威胁。 外交部发言人: 叙利亚问题应坚持在阿盟框架内解决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郝亚琳曹欣阳)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8日表示,叙利亚问题应坚持在阿盟框架内解决,这符合叙利亚、阿拉伯国家及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洪磊是在当日下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就阿盟通过对叙利亚的制裁决议做上述表示的。 洪磊表示,希望阿盟与叙利亚从维护叙利亚人民根本利益、中东和平稳定大局及避免外来干涉出发,为结束叙利亚危机加强沟通和协调,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阿盟27日在开罗召开紧急外长会议,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包括禁止叙利亚高级官员出访阿拉伯国家、停止与叙利亚中央银行的交往、冻结叙利亚政府资金等。 缘何未签协议 叙政府早在18日就已“原则同意”接受阿盟派遣观察团,但叙外长穆阿利姆先后三次致信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认为有关派遣观察团的协议草案“过于粗糙”,“缺乏执行和保障机制”,可能侵犯叙国家主权。 不过,尽管这份协议存在不少“硬伤”,叙政府并没有“拒绝”阿盟向其派遣观察团,而是认为这份协议草案需要通过磋商进一步完善。 然而,阿盟拒绝了叙方提出的修改方案,并在24日给出了签署协议的最后期限。分析人士指出,一贯强硬的巴沙尔政权面对“最后通牒”不愿低头,在对国内形势尚能掌控的情况下,决定继续采取拖延战术,试探阿盟和西方国家的底线,因而至今没有签署同意阿盟派遣观察团的协议。 影响可能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阿盟的最新经济制裁肯定会给叙利亚带来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首先,叙利亚是个相对保守的农业国,人民生活必需的农产品等基本物资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此前美国和欧盟就对叙实施了经济制裁,虽然制裁沉重打击了这个国家的旅游业和石油出口,使其外汇收入锐减,但对该国民众的基本生活并未造成太大影响。此次阿盟制裁的影响会比美欧制裁大一些,因为叙利亚经济对阿拉伯国家的依赖较为严重。 其次,阿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叙利亚经贸往来最为密切的周边阿拉伯国家,如伊拉克、黎巴嫩和约旦三国为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波及,已经或公开、或变相地表达了对制裁措施的抵制,因此阿盟的经济制裁效果或将被打折扣。 叙政治评论家阿里说,虽然阿盟制裁会对叙利亚的经济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但制裁“也会反作用于实施者,因为他们同样需要我们”。 局势走向何方 从政治打压、外交孤立,到如今的经济制裁,阿盟和西方国家对巴沙尔政权步步紧逼,叙局势正在变得愈加错综复杂,并面临进一步“国际化”的风险。 阿盟部长级委员会已明确表示,如果经济制裁达不到理想效果,将向联合国安理会寻求支持。这意味着“利比亚模式”有可能重演。 叙政治评论家贾布尔说,目前在阿拉伯框架内解决叙利亚危机依然优于西方的军事干涉,因此是首选方案,有关各方应避免阿盟的努力付之东流。 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暂不会对叙动武。从叙内部情况看,叙反对派力量尚弱,而巴沙尔掌握着对军队的控制权,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内部核心也依然坚定拥护他,反对派和政府之间力量对比悬殊;从叙外部情况看,国际社会对如何解决叙当前危机也看法不一,外部势力难以获得对叙动武的授权。 (新华社大马士革11月27日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