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1-10-27
2011-10-27 第B04版:万花楼 【字体】大 |默认 |

母亲伴我走过那段艰辛

作者: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526
    五年前,也是这样风凉气爽的秋日,生我养我的母亲走完了她96岁的生命历程驾鹤西去了。母亲的离去,让我感到无尽的哀痛和深深的怀念。
    母亲的小名叫金姬,但她的人生并没有像这个名字那样美好。母亲14岁就过门嫁给了父亲,先后生了我们十个兄弟姐妹。她的一生为这个家和养育儿女含辛茹苦,耗尽了心血。
    记忆里,母亲包的米粽是最好吃的,也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欢乐和荣耀。就是我后来读书了,母亲和母亲包的米粽都与我如影相随,一路艰苦跋涉。那年,我考上了中学,改写了家族无人读过中学的历史。我离开山村,到山外的县城上学,见到了地平线,汽车和电灯,面对的不再是高山荒野,溪流乱石。但贫穷依旧,艰辛依旧。那时,家里人多劳力少,生产队里一角几分钱的分值,父母一年劳作下来,还欠队里一屁股口粮债。我上中学成了家里的负担。学费总是借来的。几分钱的餐费有时也交不起,常饿着肚子上课,买纸笔写作业都困难,常借同学的用,常遭受别人白眼,心里自卑极了。曾几次想打道回山不读书了,是父亲的狮吼和母亲的眼泪使我一次次勉强留了下来。
    在求学的路上,贫穷和苦难总是伴随着我。上初二了,我还没有蚊帐用。夏季,低矮封闭的学生宿舍蚊虫繁盛猖獗,晚上我成了蚊子攻击的重点,满身叮咬得红斑点点。不久我患上疟疾,上课时身冷嗦嗦发抖,下课就偻着身子晒太阳。不几天,整个人都变了相,脸色蜡黄,四肢乏力,眼光呆滞无神,课更是无法上了。母亲和哥只好把我背回家。那时医疗技术落后,农村更是缺医少药,疟疾也难治好。因为缺钱,上不了医院看病,母亲隔天就上山采些草药给我吃或洗身,用土方子灯草火烧,刮痧,还烧香、求神,为了治好我的病早日回校上课,母亲什么办法都用上了,但都不见灵效。为了给我补营养,母亲还把家里仅有的两只母鸡杀了。炎夏的一个多月,我整天蜗缩在被窝里唉叹、苦恼,对自己的身体心灰意冷。幸运的是堂姐知道后从南宁带回了治疗疟疾的“百乐君”西药,我的病体才日渐好转。病愈之后,对读书我已没了信心,直闹着不愿读书了,又是浓浓的母爱点燃了我返校上课的勇气……
    在校读书,最难的是吃饭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常步行往返几十公里山路回家要母亲包米粽充饭餐。学校开饭时,同学们敲打着饭盆,笑闹着到饭堂开饭,我却孤零落寞地溜到校园旮旯吃粽子。说是吃粽子,粽子里都没有肉星子,简直就是饭团。有时粽子也不尽是糯米包的,多半是木薯粑粑、红薯粑粑。饥肠辘辘的我,面对这些没肉没油没盐的杂粮粑粑,往往吃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至今想起,心总是那样唏嘘和沉重。
    记得,毕业期的那个星期六,为了迎接考试,学校宣布不放假。这使我为难了:上星期带来的米粽所剩无几,下星期怎么办?我做好了每日吃一餐,每餐吃一个粽子的思想准备……盘算间,同学说有人找我,跑到校门口,眼前的一幕使我惊呆了:满身水湿的母亲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提着满篮子米粽一拐一拐地向我走来,我猜母亲一定是跌伤了腰。“知你不放假,我就……”没等母亲说完,我就抓住她还在颤抖的手泪如泉涌,放声大哭,心里像犯罪一样难过,觉得为了我,母亲负载和承受了这样沉重的艰辛和劳累,自己的求学之路又是这样艰难。母亲拍着我的肩膀像哄孩子那样哄我,嘴里喃喃细语,我听不清母亲在说什么,但我知道她想说什么,期望什么……
    艰苦和磨难是一笔财富。为此,我发奋苦读,背负着如山的母爱,朝着初中、高中、大学的求学之路艰苦前行。终于,在那一年秋季走进大学的校门,圆了母亲寄赋我的大学梦……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走远了,千里之外也还是想着当年母亲包的米粽,记得母亲伴我走过的那段艰辛,记住母亲为我付出的是天下所有母亲最宽厚、最心甘情愿、最无私的母爱。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